大股东操纵资产评估价格了吗?——来自股改后资产注入的经验证据

被引:32
作者
宋顺林 [1 ]
翟进步 [2 ,3 ]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3]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
关键词
资产注入; 大股东; 评估价格操纵;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4.09.016
中图分类号
F832.51 []; F275 [企业财务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843家具有资产注入行为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资产评估结果公告的市场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两个角度考察大股东是否操纵了所注入资产的评估价格。结果发现,所注入资产评估增值率越高,公告日市场反应越差。同时,对于采用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的公司,则市场反应更好。并且,投资者更加相信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使用成本法评估的公司的资产评估结果。此外,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公司,所注入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较低;当资产评估公司为"五大"时,资产的评估增值率较低。本文的结果表明,大股东在资产注入中有动机和能力操纵资产评估价格,而培育较大规模资产评估机构、提高评估公司的独立性,有助于减缓资产注入中的大股东操纵评估价格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时机选择、停牌操控与控股股东掏空——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证据 [J].
吴育辉 ;
魏志华 ;
吴世农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1) :46-55
[2]   控股股东的产权收益实现方式与利益输送转向——兼论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 [J].
刘浩 ;
李增泉 ;
孙铮 .
财经研究, 2010, 36 (04) :56-67
[3]   全流通纠正终极控制者利益取向的有效性——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廖理 ;
张学勇 .
经济研究, 2008, (08) :77-89
[4]   关联担保、隧道效应与公司价值 [J].
郑建明 ;
范黎波 ;
朱媚 .
中国工业经济, 2007, (05) :64-70
[5]   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 [J].
叶康涛 ;
陆正飞 ;
张志华 .
经济研究, 2007, (04) :101-111
[6]  
掏空、财富效应与投资者保护——基于上市公司关联担保的经验证据[J]. 高雷,宋顺林.中国会计评论. 2007(01)
[7]  
控股股东所有权结构与关联方担保[J]. 王琨,陈晓.中国会计评论. 2007(01)
[8]  
控制权转移和资产重组:掏空抑或支持——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 宁宇新,柯大钢.中国会计评论. 2006(02)
[9]   公司治理与掏空 [J].
高雷 ;
何少华 ;
黄志忠 .
经济学(季刊), 2006, (03) :1157-1178
[10]   股权分置、资金侵占与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 [J].
马曙光 ;
黄志忠 ;
薛云奎 .
会计研究, 2005, (09) :44-5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