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

被引:19
作者
李时雨 [1 ]
刘艳芳 [1 ,2 ]
孔雪松 [1 ,2 ]
陈奕云 [1 ,2 ]
刘格格 [1 ]
机构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态用地; 景观格局; 时空演化; 武汉市;
D O I
10.14188/j.2095-6045.2016.03.017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为揭示快速城市化下,武汉市进入21世纪最初的12年来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规律,以武汉市2000年、2005年和2011年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为数据源,在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景观组分转移矩阵和景观不稳定斑块分析方法定量研究生态用地景观演变的数量、结构特征和变化方向,并采用景观破碎度和景观连通性指标反映生态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从数量结构来看,2000-2011年,伴随建设用地的快速扩张,武汉市生态用地面积继续减少。水域作为生态用地的第一大景观,优势度不断降低,而林地和未利用地在生态用地中的比重有所上升。相比于生态用地内部的转换,生态用地与非生态用地转入转出愈发频繁,林地和水域稳定性差,大面积转化为农田。从空间分布来看,武汉市生态用地主要集中在黄陂区和江夏区,中心城区的生态用地持续大量减少,林地和未利用地的空间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斑块被分割为破碎状态且边界复杂,受人类活动干扰大。除江夏区外,其他城区生态用地的空间连通性急剧下降,生态用地孤岛化。研究成果对科学规划城市生态廊道,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村镇土地可持续利用一体化调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J].
洪晓峰 ;
汪滢 .
测绘地理信息, 2015, 40 (02) :67-70
[2]   基于遥感的乌鲁木齐市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J].
玉苏普江艾麦提 ;
阿里木江卡斯木 ;
艾克拜尔买提尼牙孜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5, (02) :172-179+205
[3]   基于LSMM与MSPA的深圳市绿色景观连通性研究 [J].
曹翊坤 ;
付梅臣 ;
谢苗苗 ;
高云 ;
姚思瑶 .
生态学报, 2015, 35 (02) :526-536
[4]   1999-2009年青海省德令哈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 [J].
任秀金 ;
盖艾鸿 ;
宋金蕊 .
水土保持通报, 2014, 34 (05) :248-253
[5]   中国生态用地研究:内涵、分类与时空格局 [J].
喻锋 ;
李晓波 ;
张丽君 ;
徐卫华 ;
符蓉 ;
王宏 .
生态学报, 2015, 35 (14) :4931-4943
[6]   山东省安丘市生态用地动态变化 [J].
张艳娇 ;
贾宝全 ;
马明娟 ;
宋宜昊 ;
姜楠 .
生态学杂志, 2014, 33 (07) :1874-1881
[7]   城市扩张对北京市城乡结合部自然和农业景观的影响——以昌平区三镇为例 [J].
黄宝荣 ;
张慧智 ;
王学志 .
生态学报, 2014, 34 (22) :6756-6766
[8]   基于TM卫星影像数据的北京市植被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贾宝全 .
生态学报, 2013, 33 (05) :1654-1666
[9]  
长沙市城市生态用地的定量分析及优化[J]. 李晓丽,曾光明,石林,梁婕,蔡青.应用生态学报. 2010(02)
[10]  
基于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的生态用地研究——以北京市东三乡为例[J]. 俞孔坚,乔青,李迪华,袁弘,王思思.应用生态学报. 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