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SMM与MSPA的深圳市绿色景观连通性研究

被引:41
作者
曹翊坤 [1 ,2 ]
付梅臣 [2 ]
谢苗苗 [2 ]
高云 [2 ]
姚思瑶 [2 ]
机构
[1] 北京市海淀区房屋管理局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城市绿色景观; 连通性;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深圳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5.2 [中国绿化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1204 ;
摘要
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Linear Spectral Mixture Model),引入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进行城市地域绿色景观连通性评价。根据城市绿色景观特点和MSPA方法中的7种连通性类型的涵义,定义了城市绿色景观连通性功能类型。以深圳市1986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及2010年五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提取植被覆盖率,得到深圳市植被覆盖图。在此基础上,提取出高、全植被覆盖作为目标像元进行MSPA处理,分析植被覆盖状况与绿色景观功能类型的时序总体特征及空间梯度动态。结果表明:深圳市绿色景观破碎程度较高,表现为对结构连通性贡献最小的斑块类型总数最大。城市内部东西部连通性呈现出不同变化的趋势;右侧外圈层的大鹏半岛结构连通性最佳;在同一城市化发展梯度上,东部的样带连通性水平比西部要好。在城市化过程中,深圳市高、全覆被植被像元连通性大小受以下因素的影响:城市化程度,地形因素及区域定位。在同一城市化程度上,地形因素对景观连通性的影响较大。从整体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梯度动态分析可知,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植被覆盖率和连通性功能均下降,而到稳定城市化阶段植被覆盖率和连通性均得到改善。研究表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相结合可以较好的表征城市绿色景观连通性类型时空分布特征,进而明晰城市化过程与区域内绿色景观数量及连通性动态变化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26 / 53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深圳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源地综合识别 [J].
吴健生 ;
张理卿 ;
彭建 ;
冯喆 ;
刘洪萌 ;
赫胜彬 .
生态学报, 2013, 33 (13) :4125-4133
[2]   基于TM卫星影像数据的北京市植被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J].
贾宝全 .
生态学报, 2013, 33 (05) :1654-1666
[3]   深圳市生态用地景观连通性动态评价 [J].
吴健生 ;
刘洪萌 ;
黄秀兰 ;
冯喆 .
应用生态学报 , 2012, (09) :2543-2549
[4]   基于栅格数据和图论算法的生态廊道识别 [J].
蔡青 ;
曾光明 ;
石林 ;
梁婕 ;
黄璐 ;
韦安磊 .
地理研究, 2012, 31 (08) :1523-1534
[5]   基于景观图论和生物能学的景观演变分析方法 [J].
韩凌云 ;
徐振 ;
阮宏华 ;
瞿晓怡 ;
陈桂娟 ;
冯育青 ;
金裕华 .
生态学杂志, 2012, 31 (06) :1597-1604
[6]   新型城市发展观引领深圳城市总体规划 [J].
尹强 ;
王佳文 ;
吕晓蓓 .
城市规划, 2011, 35 (08) :72-76
[7]   基于不透水表面指数的城市地表覆被格局特征——以深圳市为例 [J].
刘珍环 ;
王仰麟 ;
彭建 ;
谢苗苗 ;
李猷 .
地理学报, 2011, 66 (07) :961-971
[8]   线性混合模型的光谱解混算法综述 [J].
李二森 ;
张保明 ;
宋丽华 ;
余文杰 ;
唐德瑾 .
测绘科学, 2011, 36 (05) :42-44
[9]   基于RS和GIS的深圳特区绿地景观动态分析及预测 [J].
乌日汗 ;
温小荣 ;
赵海霞 ;
佘光辉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0, 32 (06) :42-47
[10]   城市绿地滞尘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研究进展 [J].
郭伟 ;
申屠雅瑾 ;
郑述强 ;
王惟 ;
刘常富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06) :1465-1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