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徐一兰 [1 ]
唐海明 [2 ]
程爱武 [3 ]
肖小平 [2 ]
汤文光 [2 ]
孙继民 [2 ]
李微艳 [2 ]
杨光立 [2 ]
机构
[1]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2]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3] 湖南省宁乡县农业局
关键词
大麦; 施肥模式;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15.02.010
中图分类号
S512.3 [大麦]; S511.4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探明不同施肥模式对大麦-双季稻三熟种植模式中大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影响,以通0306和蒙啤麦1号为材料,系统比较研究化肥、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和无肥4种施肥模式。结果表明,大麦主要生育期,单株根系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茎干重表现为习惯施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齐穗期和成熟期,各处理间大麦单株根系和茎干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单株叶、穗干重均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干重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大小顺序为无肥>化肥>秸秆还田>习惯施肥,穗干重比例为秸秆还田>化肥>习惯施肥>无肥;茎干重比例以习惯施肥最高;叶干重比例在成熟期表现为化肥>无肥>习惯施肥>秸秆还田。齐穗期,化肥、秸秆还田和习惯施肥处理大麦叶片SPAD值均显著高于无肥处理;成熟期,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各处理大麦单株叶面积大小顺序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各施肥模式大麦产量表现为秸秆还田>习惯施肥>化肥>无肥,分别比无肥增产353.4~357.6、681.6~683.0和497.4~523.5 kg·hm-2。与化肥和习惯施肥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干物质总量大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大麦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1+99 +9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施肥水平对冬大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J].
徐寿军 ;
包海柱 ;
张凤英 ;
刘志萍 ;
杨恒山 ;
许如根 ;
庄恒扬 .
核农学报, 2012, 26 (08) :1183-1189+1203
[2]   长期水稻-大麦轮作体系土壤供氮能力与作物需氮量研究 [J].
唐旭 ;
吴春艳 ;
杨生茂 ;
陈义 ;
马义兵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1) :79-87
[3]   施氮量对大麦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 [J].
刘桃菊 ;
唐建军 ;
张东营 ;
罗真 ;
江绍琳 ;
徐丰华 .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35) :20060-20062
[4]   施氮量对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J].
王桂良 ;
叶优良 ;
李欢欢 ;
朱云集 .
麦类作物学报, 2010, 30 (01) :116-122
[5]   施氮水平对啤酒大麦植株氮素吸收与利用及籽粒蛋白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J].
蔡剑 ;
姜东 ;
戴廷波 ;
曹卫星 .
作物学报, 2009, 35 (11) :2116-2121
[6]   氮肥基追比对啤酒大麦花后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J].
沈会权 ;
蔡剑 ;
陈和 ;
陈晓静 ;
陶红 ;
姜东 ;
戴廷波 ;
曹卫星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 (04) :7-12
[7]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J].
郑成岩 ;
于振文 ;
马兴华 ;
王西芝 ;
白洪立 .
作物学报, 2008, (08) :1450-1458
[8]   施氮量对冬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积累、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J].
马冬云 ;
郭天财 ;
王晨阳 ;
朱云集 ;
宋晓 ;
王永华 ;
岳艳军 .
作物学报, 2008, (06) :1027-1033
[9]   养分资源综合管理与中国粮食安全 [J].
王激清 ;
马文奇 ;
江荣风 ;
张福锁 .
资源科学, 2008, (03) :415-422
[10]   氮素肥料对啤酒大麦产量和麦芽品质的影响 [J].
潘永东 ;
王效宗 ;
包奇军 ;
陈富 ;
张华瑜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7, (04) :48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