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额工资、外部成本渠道与中国通货膨胀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技术进步方式理论下的MSIAH-VAR模型实证分析

被引:3
作者
龙少波 [1 ]
陈璋 [1 ]
张军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2]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超额工资; 外部成本输入; 石油冲击; 通货膨胀; 非线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4 [劳动工资]; F822.5 [通货膨胀];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MSIAH-VAR模型就超额工资、外部成本、石油冲击等成本渠道对中国通货膨胀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工资增长率超过产出增长率的超额工资加强了对中国的通货膨胀的推升作用,2003年后超额工资增长率与通胀率形成了相互推进的"超额工资增长—通胀"螺旋。在技术进步不足以消化成本上升时,外部输入成本和石油冲击对于国内的通胀作用也将逐步加强。但M2的高速增长率似乎没有对通胀带来明显的拉动作用,随着房地产等资产投机市场的回调,流动性回流到实体经济可能存在催生通胀的隐患。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部门间工资不完全追赶对中国结构性通胀的影响 [J].
龙少波 ;
陈璋 .
金融研究, 2013, (10) :55-67
[2]   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 [J].
蔡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01) :56-71+206
[3]   我国通货膨胀决定因素的计量分析 [J].
王金明 .
统计研究, 2012, 29 (04) :44-50
[4]   成本渠道与中国短期通货膨胀动态 [J].
齐鹰飞 .
财经问题研究, 2011, (12) :16-21
[5]   成本渠道理论与通货膨胀治理:来自中国1992-2009年的证据 [J].
王轶君 .
上海金融 , 2011, (03) :51-55
[6]   扩张性货币政策下的产出超调、消费抑制和通货膨胀惯性 [J].
王君斌 ;
郭新强 ;
蔡建波 .
管理世界, 2011, (03) :7-21
[7]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基于开放NKPC框架的实证研究 [J].
耿强 ;
付文林 ;
傅坦 .
财贸经济, 2011, (03) :110-115
[8]   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J].
黄益平 ;
王勋 ;
华秀萍 .
金融研究, 2010, (06) :46-59
[9]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含义、甄别和反通货膨胀政策:一个文献研究 [J].
范志勇 .
世界经济, 2010, 33 (01) :123-140
[10]   财政政策非线性效应及其解释——兼论巴罗-格罗斯曼宏观一般非均衡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 [J].
王立勇 ;
刘文革 .
经济研究, 2009, 44 (07) :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