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临汾大震震源断层的相互作用和地震趋势分析

被引:7
作者
刁桂苓 [1 ]
胡新亮 [1 ]
张骁 [2 ]
李光 [2 ]
马利军 [3 ]
王成亮 [4 ]
路正 [5 ]
机构
[1] 河北省地震局
[2] 唐山市地震局
[3] 河北省地震局张家口地震中心台
[4] 邯郸市地震局
[5] 石家庄市地震局
关键词
震源断层; 洪洞地震; 临汾地震; 相互作用; 趋势估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山西临汾地区1303年和1695年发生了洪洞(M8)和临汾(M7 3/4)两次相距最近特大地震。地震所在区域至今仍有持续不断的小震活动。我们根据1670次中、小地震精确震源定位结果和149个小地震的震源机制。通过震源三维空间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的分析,认为洪洞地震和临汾地震的强相互作用是解锁,因此导致临汾地震提前发生;此外,2者之间还存在弱相互作用,并且和随机发生的地震达到一种平衡。2次大地震对区域所积累的应变基本释放完毕,难以再形成与应力场一致的大破裂,使得临汾地区连续的地震活动以中小地震的形式体现,连续300多年都没有5级以上地震发生。估计今后临汾地区的这种低水平活动将继续下去,发展趋势是安全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千岛岛弧大震前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CMT)解一致性的预测意义 [J].
王俊国 ;
刁桂苓 .
地震学报, 2005, (02) :178-183
[2]   山西洪洞、临汾历史大震区现今地震的重新定位 [J].
胡新亮 ;
刁桂苓 ;
高景春 ;
啜永清 ;
段跃荣 ;
张彦清 ;
李雪英 ;
焦成丽 ;
米雪梅 .
华北地震科学, 2002, (02) :10-15
[3]   用现今小震推断洪洞、临汾两次历史大震的震源断层 [J].
胡新亮 ;
刁桂苓 ;
高景春 ;
张四昌 ;
啜永清 ;
段跃荣 ;
赵英萍 ;
刘胜国 ;
朱振兴 ;
张彦清 ;
秦清娟 .
中国地震, 2002, (01) :76-85
[4]   交叉断层的交替活动与块体运动的实验研究 [J].
马瑾 ;
马胜利 ;
刘力强 ;
刘天昌 ;
吴秀泉 .
地震地质, 2000, (01) :65-73
[5]   用现今小地震研究历史强震的震源断层——以1830年河北磁县7(1/2)级地震为例 [J].
刁桂苓 ;
张四昌 ;
赵军 ;
王兆军 ;
王俊国 .
地震地质, 1999, (02) :26-31
[6]   由深源远震体波记录反演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J].
于利民,刁桂苓,李钦祖,束沛镒 .
华北地震科学, 1995, (03) :11-20
[7]   震源机制解的系统聚类分析——以海城地震序列为例 [J].
刁桂苓 ;
于利民 ;
李钦祖 .
中国地震, 1992, (03) :88-94
[8]   唐山地震序列的构造过程 [J].
张四昌 ;
刁桂苓 .
中国地震, 1992, (02) :75-82
[9]  
中国历史强震目录[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 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