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地区深层地下水禁采后土层变形特征分析

被引:8
作者
施小清 [1 ]
冯志祥 [2 ]
姚炳奎 [3 ]
黄晓燕 [3 ]
吴吉春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水利厅水资源处
[3] 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禁采; 弹性变形; 滞后变形; 地下水降落漏斗; 沉降漏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 [动力地质及工程地质作用];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18 ; 081803 ;
摘要
为了控制苏锡常地区的地面沉降,2000年开始该区实行了深层地下水的禁采。基于近10年来监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禁采前后地质环境要素的变化规律,重点剖析禁采后地下水回升条件下的土层变形特征。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禁采以来,以主采层第Ⅱ承压含水层为代表的地下水位逐步回升,自2000年至2009年,40m埋深水位降落漏斗面积由近4000km2缩小至1200km2。地面沉降的发展速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减缓,至2008年,大于5mm/a的沉降区面积已缩减到1200km2。研究区土层的变形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苏州北部沿江地区和中部地区地面沉降出现了明显回弹,土层表现为弹性变形特征。而位于地下水位漏斗和沉降漏斗中心附近的土层表现出沉降的迟滞性,即使在禁采后水位回升的情况下土层仍表现为持续沉降或微沉。研究结果为后续区域地面沉降模型中土层沉降模型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062 / 107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效应分析与保护策略探讨 [J].
蒋咏 ;
杨桂莲 ;
常本春 ;
章树安 .
水文, 2013, 33 (01) :58-62
[2]   长江口地区地面沉降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分析 [J].
黎兵 ;
王寒梅 ;
谢建磊 ;
李晓 ;
张开均 ;
魏子新 ;
严学新 .
第四纪研究, 2009, 29 (02) :318-326
[3]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防治措施 [J].
赵文涛 ;
李亮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9, 20 (01) :88-93
[4]   长江三角洲(南部)区域地面沉降模拟研究 [J].
薛禹群 ;
吴吉春 ;
张云 ;
叶淑君 ;
施小清 ;
魏子新 ;
李勤奋 ;
于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4) :477-492
[5]   苏锡常地区非线性地面沉降耦合模型研究 [J].
于军 ;
吴吉春 ;
叶淑君 ;
吴剑锋 ;
王光亚 ;
张云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7, (05) :11-16
[6]   饱和砂性土流变模型的试验研究 [J].
施小清 ;
薛禹群 ;
吴吉春 ;
张云 ;
叶淑君 ;
于军 .
工程地质学报, 2007, (02) :212-216
[7]   苏锡常地区地下水禁采后的地质环境效应研究 [J].
胡建平 ;
隋兆显 ;
陈杰 .
江苏地质, 2006, (04) :261-264
[8]   常州地区含水层系统土层压缩变形特征研究 [J].
施小清 ;
薛禹群 ;
吴吉春 ;
张云 ;
于军 ;
朱锦旗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6, (03) :1-6
[9]   饱和砂性土非线性蠕变模型试验研究 [J].
张云 ;
薛禹群 ;
施小清 ;
宋震 .
岩土力学, 2005, (12) :1869-1873
[10]   太湖流域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若干问题探析 [J].
解晓南 ;
许朋柱 ;
秦伯强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1) :12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