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18
作者
赵文涛
李亮
机构
[1] 石家庄经济学院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地下水超采; 有效应力; 地质模式; 超固结比; 苏(州)锡常(州)地区;
D O 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09.01.029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地面沉降是一种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导致地面沉降不断加剧。然而人们往往总是忽略了地质灾害与地质模式的内在联系,把大多数原因归结为人类活动。事实上地面沉降的发生不仅与地下水水位下降密切相关,而且还与地层岩性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土的类型、厚度、压缩性的大小、固结历史等因素有关。本文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对地面沉降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9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苏锡常地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控制研究 [J].
缪晓图 ;
朱兴贤 ;
陆美兰 ;
陈福春 ;
皇甫阿富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7, (02) :132-139
[2]   常州市区地面沉降分析及防治 [J].
徐丹青 ;
郭春香 .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6, (06) :46-47
[3]   岩性结构与地面沉降关系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 [J].
武健强 ;
张于 .
城市地质, 2006, (02) :19-23
[4]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特征及其防治建议 [J].
于军 ;
王晓梅 ;
武健强 ;
谢建宝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2) :179-184
[5]   我国地面沉降若干问题研究附视频 [J].
薛禹群 ;
张云 ;
叶淑君 ;
吴吉春 ;
魏子新 ;
李勤奋 ;
于军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2) :153-160
[6]   地面沉降成因与危害 [J].
赵常洲 ;
龚固培 ;
王晖 .
西部探矿工程, 2006, (01) :261-263
[7]   苏南太湖流域地下水过度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降及其防治对策 [J].
张落成 ;
陈振光 ;
吴楚材 .
湖泊科学, 2003, (03) :257-262
[8]   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灾害与经济损失分析 [J].
朱兴贤 ;
朱锦旗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7, (03) :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