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预报研究

被引:2
作者
周浩 [1 ,2 ]
蓝光东 [2 ]
温之平 [2 ]
程炳岩 [1 ]
李永华 [1 ]
机构
[1] 重庆市气候中心
[2] 中山大学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 SAS统计分析系统; 回归预报方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58-2001年ECMWF和1948-2006年NCEP的全球再分析气象资料,研究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与前期气象要素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当年2月份全球风场(u、v、ω分量)、位势高度场、气温场等气象要素场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区。把各要素场中的显著高相关区视为影响季风建立日期的关键区,并定义关键区内的要素平均值为建立日期的预报因子,从中选取10个与建立日期关系最为紧密的预报因子建立预报方程,对季风建立日期进行预测。分析发现,有10个预报因子与季风建立日期有密切联系,对季风爆发迟早有一定的指示能力和预测作用。最后,经过SAS系统的分析和试验选择最好的回归预测方案,利用10个预测因子建立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回归预报方程(简称回归预报方程)。对回归预测方程进行回报实验发现,拟合得到的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与许多学者确定的建立日期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达到95%以上的置信度,拟合误差基本控制在2候以内,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可以说,该方法是作为预报南海夏季风爆发迟早的一种新的尝试。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海-气通量交换及其变化 [J].
闫俊岳 ;
唐志毅 ;
姚华栋 ;
李江龙 ;
肖义国 ;
陈弈德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5) :1000-1010
[2]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大气热源特征及其爆发迟早原因的探讨 [J].
蓝光东 ;
温之平 ;
贺海晏 .
热带气象学报, 2004, (03) :271-280
[3]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J].
闫俊岳 ;
唐志毅 ;
姚华栋 ;
张秀芝 ;
柳艳菊 ;
李江龙 .
气象学报, 2003, (05) :569-579+641
[4]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日期及其影响因子 [J].
梁建茵 ;
吴尚森 .
大气科学, 2002, (06) :829-844
[5]   南海夏季风爆发的环流特征及指标研究 [J].
张秀芝 ;
李江龙 ;
闫俊岳 ;
丁一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3) :321-331
[6]   南海西南季风爆发的预测研究 [J].
周文 ;
温之平 ;
陈创买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95-98
[7]   用湿位涡定义的南海西南季风指数及其与我国区域降水的关系研究 [J].
姚永红 ;
钱永甫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781-788
[8]   南海夏季风建立的气候特征Ⅰ——40年平均 [J].
冯瑞权 ;
王安宇 ;
吴池胜 ;
林文实 ;
林建恒 ;
古志明 ;
谭志文 .
热带气象学报, 2001, (04) :345-354
[9]   40a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 [J].
高辉 ;
何金海 ;
谭言科 ;
柳俊杰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3) :379-383
[10]   南海夏季风活动的年际和年代际特征 [J].
戴念军 ;
谢安 ;
张勇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363-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