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复仇:公众舆论、法院与死刑的司法控制

被引:8
作者
王勇
机构
[1]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死刑; 司法控制; 公众舆论; 法院; 刑事政策; 复仇; 宽恕;
D O I
10.15939/j.jujsse.2015.04.005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D915.3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030106 ;
摘要
从理想状态来说,公众舆论的期待与法院的判决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即在死刑案件中实现正义这一共同的价值追求。但颇为奇怪的是,在诸多焦点性死刑案件之中,公众舆论往往与法院的判决结果呈现出冲突乃至对抗的面相:民愤——抵抗模式,民怜——顺应模式,民冤——纠错模式。其原因在于,在抽象的"正义"、"报应"之下,社会公众与法院对于正义的理解以及报应的具体实现方式是有着根本区别的,此乃引发公众舆论与法院之间冲突的观念根源;而国家从复仇到宽恕的死刑司法政策转向则是引发冲突的现实推手。如果说,社会公众的复仇观念并非"毒药"或者"疾病",法院控制死刑适用的既定司法政策——"宽恕"也并非疗疾的唯一良方,那么,在宽恕之外,我们必须确立还原性标准,即将公众舆论对死刑司法控制的影响具体化在"罪行极其严重"之中;以及激活宽恕机制的社会环境,即构建双方共同遵循的行为规则。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7+249 +249-25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风险刑法的理论逻辑——兼及转型中国的路径选择 [J].
姜涛 .
当代法学, 2014, 28 (01) :80-89
[2]   略论死刑的民意引导——以慎用死刑为视角 [J].
赵秉志 ;
张伟珂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3, 21 (04) :41-54
[3]   审判如何回应民意——基于卢埃林情景感理论的考察 [J].
周国兴 .
法商研究, 2013, 30 (03) :3-11
[4]   论我国反腐败刑事法治的完善 [J].
赵秉志 .
当代法学, 2013, 27 (03) :49-58
[5]   日本死刑适用中公共舆论的影响 [J].
内田幸隆 ;
郑军男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 52 (05) :121-128
[6]   死刑司法控制的地方性实践与方向 [J].
徐岱 ;
陈劲阳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12, (05) :112-120+160
[7]   我国死刑适用若干重大现实问题研讨——以李昌奎案及其争议为主要视角 [J].
赵秉志 ;
彭新林 .
当代法学, 2012, 26 (03) :32-41
[8]   “舆情再审”:司法决策的困境与出路 [J].
徐阳 .
中国法学, 2012, (02) :180-191
[9]   公众意见在裁判结构中的地位 [J].
陈林林 .
法学研究, 2012, 34 (01) :96-107
[10]   从李昌奎案看“邻里纠纷”与“手段残忍”的涵义 [J].
车浩 .
法学, 2011, (08)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