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采暖开始前后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及来源研究

被引:17
作者
于令达 [1 ]
王广甫 [1 ,2 ]
朱光华 [1 ,2 ]
张仁健 [3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市辐射中心
[3]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粒径分布; 采暖期; 富集因子;
D O I
10.13671/j.hjkxxb.2010.01.025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系统反映北京采暖开始前后大气颗粒物的特征,于2008年10月底到12月初在北京北三环内城区使用分级式撞击采样仪进行了大气颗粒物采样,并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方法对其中16种化学元素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暖开始后16种元素总浓度较采暖期前增长3%,As、Cu在采暖期间的浓度增幅在30%以上,采暖开始后细粒子中Pb浓度增长为27%.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Cu、As、Pb等元素细粒子的富集因子比1999年同期有明显减小,说明北京近年来实行的环保措施较为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204 / 2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及其铅的来源识别和解析 [J].
肖锐 ;
李冰 ;
杨红霞 ;
张远航 ;
刘咸德 ;
刘锋 ;
李玉武 .
环境科学研究, 2008, (06) :148-155
[2]   采暖期开始前后北京大气颗粒物中化学元素特征及来源 [J].
杨勇杰 ;
王跃思 ;
温天雪 ;
李亮 .
环境科学, 2008, (11) :3275-3279
[3]   北京地区PM的成分特征及来源分析 [J].
徐敬 ;
丁国安 ;
颜鹏 ;
王淑凤 ;
孟昭阳 ;
张养梅 ;
刘玉彻 ;
张小玲 ;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7, (05) :645-654
[4]   北京冬季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和影响因素研究 [J].
车瑞俊 ;
刘大锰 ;
袁杨森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 (05) :556-563
[5]   因子分析法解析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的来源 [J].
邹本东 ;
徐子优 ;
华蕾 ;
韩玉朴 ;
董淑英 ;
鹿海峰 .
中国环境监测, 2007, (02) :79-85
[6]   北京市秋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J].
袁杨森 ;
刘大锰 ;
车瑞俊 ;
董雪玲 .
生态环境, 2007, (01) :18-25
[7]   上海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PIXE研究 [J].
张元勋 ;
王荫淞 ;
李德禄 ;
李燕 ;
张桂林 ;
张元茂 ;
郑叶飞 ;
山祖慈 ;
不详 .
中国环境科学 , 2005, (S1) :1-5
[8]   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 [J].
于淑秋 ;
林学椿 ;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92-99
[9]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环境科学, 2002, (06) :11-16
[10]   采暖期前和采暖期北京大气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J].
张仁健 ;
王明星 ;
胡非 ;
徐永福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2, (01) :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