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节芒I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8
作者
金琳
葛刚
陈少风
杨赛钢
章泉
机构
[1]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关键词
五节芒; 基因组DNA; ISSR-PCR; 优化;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9.29.102
中图分类号
S688.4 [草坪与地被植物];
学科分类号
090706 ;
摘要
[目的]保护五节芒的种质资源并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五节芒DNA为材料,分析DNA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DNA聚合酶的含量以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通过单因子试验对ISSR-PCR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建立了五节芒ISSR-PCR的最佳体系:25μl反应体系中10×PCR Buffer 2.5μl、0.2 mmol/L 4×dNTP、1.5 mmol/LMg2+、0.75 UTaqDNA聚合酶。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5 m in;94℃变性30 s;51~53℃退火30 s,72℃延伸50 s,40个循环;72℃再延伸7 m in。利用优化反应体系从100个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了11个稳定性高、重复性好的引物。[结论]这一优化体系的建立为今后利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五节芒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4041 / 14043+14077 +1407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小桐子ISSR-PCR体系的优化 [J].
王桂娟 ;
陈茂盛 ;
向振勇 .
生物技术通报, 2008, (03) :162-165
[2]   黄藤ISSR反应体系的条件优化 [J].
杨华 ;
宋绪忠 ;
尹光天 ;
白嘉雨 ;
甘四明 .
福建林学院学报, 2006, (02) :152-155
[3]   简单重复序列区间(ISSR)引物反应条件优化与筛选 [J].
余艳 ;
陈海山 ;
葛学军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3, (01) :15-19
[4]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建波 .
遗传, 2002, (05) :613-616
[5]   芒荻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J].
刘亮 ;
朱明 ;
朱太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6) :562-563
[6]   五节芒的分化类型及生产性状的比较研究 [J].
萧运峰 ;
高洁 .
四川草原, 1998, (01) :22-24+51
[7]   甘蔗与河八王、五节芒、滇蔗茅属间交配性及杂种F1无性系的形态学和同工酶分析 [J].
黄家雍 ;
廖江雄 ;
诸葛莹 .
西南农业学报, 1997, (03) :93-99
[8]   五节芒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J].
萧运峰,王锐,高洁 .
四川草原, 1995, (01) :25-29
[9]   五节芒茎芽繁殖技术的研究 [J].
朱邦长,叶玛丽,张川黔 ;
梁庭敏,穆昌华 .
四川草原, 1995, (01) :30-34
[10]   安徽省的芒属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J].
赵南先 ;
萧运峰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0, (04) :374-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