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优化

被引:6
作者
李立祥
萧伟祥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安徽农业大学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 安徽 合肥
[3] 安徽 合肥
关键词
茶多酚; 双液相系统; 茶色素; 酸性氧化; 参数; 优化;
D O I
10.13305/j.cnki.jts.2002.02.006
中图分类号
TQ464 [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
学科分类号
100705 ;
摘要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茶多酚双液相(TLPS)氧化参数对制取茶色素的综合效应,以茶黄素(TFs)和茶红素(TRs)为目标建立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模型。结果表明:茶多酚浓度、温度、酯比例及pH值对TFs和TRs形成与积累均有显著影响,反应时间对TFs影响显著,氧化剂对TRs影响显著;单因素效应显示:较低的茶多酚和氧化剂浓度、适当的低温和较短的时间、低的酯比例和pH较有利于TFs形成与积累,而有利于TRs形成与积累的参数则相反。运用计算机模拟优化,得到茶多酚双液相氧化制取茶色素参数综合优化方案为:TFs:茶多酚浓度26.8 mg?ml-1、温度44.27℃、氧化剂浓度53.9 mg?ml-1、双液相体系两相组成比例150.7 ml?L-1、反应时间14.13 min、搅拌速度3.29档、反应体系pH值3.93;TRs:茶多酚浓度26.9 mg?ml-1、反应体系温度42.67 ℃、氧化剂浓度68.8 mg?ml-1、双液相体系两相组成比例724.4 ml?L-1、反应时间35.82 min、搅拌速度3.29档、反应体系pH值3.93。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茶多酚氧化实验研究
    李立祥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2) : 101 - 104
  • [2] 茶色素及其药理学功能
    宛晓春
    李大祥
    夏涛
    [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1, (04) : 65 - 70
  • [3] 茶儿茶素体外氧化产物分析
    萧伟祥
    宛晓春
    胡耀武
    钟瑾
    萧慧
    [J]. 茶叶科学, 1999, (02) : 145 - 149
  • [4] 茶色素的药理及其应用
    杜琪珍
    江和源
    [J]. 中国茶叶, 1997, (05) : 36 - 37
  • [5] 茶红色素形成机理和制取
    萧伟祥
    钟瑾
    萧慧
    蒋显猷
    [J]. 茶叶科学, 1997, (01) : 3 - 10
  • [6]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萧伟祥
    李纯
    萧慧
    [J]. 茶叶科学, 1992, (01) : 49 - 54
  • [7] 茶色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症
    楼福庆
    [J]. 中国茶叶, 1987, (02) : 28 - 30
  • [8] 应用数学.[M].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主编;.农业出版社.1987,
  • [9] Effects of theaflvins on N-nitrosomethylbengylamine--induced esophageal tumorigensis..Morse M A;Kresty L A;Steele V E;et al;.Nutrition and Cancer.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