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算法规制:责任分层与义务合规

被引:63
作者
唐林垚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算法活动; 信义义务; 公共滋扰; 责任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3 [民法];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通过云端搜集、校勘、分析海量大数据,独立法律人格待定的智能机器人,透过算法活动,在多个行业替代自然人从事高精尖业务并重塑人们的社会评价、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算法活动以"信义义务"为核心调整传统受托人关系以及基于合同相对性进行损害赔偿,传统制度已不能完全囊括智能主体理应承担的所有义务,导致算法操纵、信息寻租和监管套利的三重失控,凸显人工智能产业布局中的法律规范缺位;算法妨害具有公共属性,穿透技术黑箱对合同之外的普罗大众造成"公共滋扰",法律应当为不同潜在责任主体创设不同缺省合规义务,引导算法运营商、技术开发方内部化不合理社会成本,以构建人工智能责任体系的中国标准。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209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论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地位[J]. 赵磊,赵宇.人工智能法学研究. 2018(01)
[2]   智能投资顾问模式中的主体识别和义务设定 [J].
高丝敏 .
法学研究, 2018, 40 (05) :40-57
[3]   人工智能有限法律人格审视 [J].
袁曾 .
东方法学, 2017, (05) :50-57
[4]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5]   信息公平与政府责任 [J].
袁峰 .
政治学研究, 2005, (04) :75-82
[6]   美国消费者集体诉讼初探 [J].
钟瑞华 .
环球法律评论, 2005, (03) :342-356
[7]  
机器人被赋予公民身份引发舆论关注[N]. 潘玥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 (001)
[8]  
未来简史[M]. 中信出版社 , 尤瓦尔·赫拉利, 2017
[9]   The science of fake news [J].
Lazer, David M. J. ;
Baum, Matthew A. ;
Benkler, Yochai ;
Berinsky, Adam J. ;
Greenhill, Kelly M. ;
Menczer, Filippo ;
Metzger, Miriam J. ;
Nyhan, Brendan ;
Pennycook, Gordon ;
Rothschild, David ;
Schudson, Michael ;
Sloman, Steven A. ;
Sunstein, Cass R. ;
Thorson, Emily A. ;
Watts, Duncan J. ;
Zittrain, Jonathan L. .
SCIENCE, 2018, 359 (6380) :1094-1096
[10]   Law as Information in the Era of Data-Driven Agency [J].
Hildebrandt, Mireille .
MODERN LAW REVIEW, 2016, 79 (01)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