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地区差距的发展与解释——基于Shapley值分解方法

被引:7
作者
李博 [1 ]
李清彬 [2 ]
机构
[1] 天津理工大学国际工商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能源消费水平; 地区差距; 不平等分解; Shapley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能源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而由于资源禀赋、历史基础与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地区差异性,中国的发展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这种存在于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性显然也表现在了能源消费方面。本文使用1998年-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地区差距,考察决定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水平的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工业化程度、国有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情况,然后运用基于回归的Shapley值分解技术,对中国地区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差距进行分解研究。分解结果显示:地区固有因素是影响地区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接下来依次是城市化水平、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工业化程度、国有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其中,对外开放程度与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地区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基于研究结果,本文进而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含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194 / 12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人均生活能源消费、收入和碳排放的面板数据分析 [J].
贺仁飞 ;
牛叔文 ;
贾艳琴 ;
张馨 ;
丁永霞 .
资源科学, 2012, 34 (06) :1142-1151
[2]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 [J].
马珩 .
中国软科学, 2012, (01) :176-182
[3]   中国工业化进程与能源矿产供需均衡的研究 [J].
张欢 ;
成金华 ;
王来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03) :165-170
[4]   国际贸易提高了中国能源的消费? [J].
周浩 ;
傅京燕 .
财贸经济, 2011, (01) :94-100
[5]   基于城市化的中国能源消费前景分析及对碳排放的相关思考 [J].
樊杰 ;
李平星 .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 (01) :57-65
[6]   城市化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 [J].
梁朝晖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 12 (05) :89-96
[7]   理解中国工业化与能源消费:基于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检验 [J].
吴巧生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4) :49-54+66
[8]   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基于考虑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和面板计量分析 [J].
董锋 ;
谭清美 ;
周德群 ;
李晓晖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 31 (06) :53-58
[9]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 [J].
康晓娟 ;
杨冬民 .
资源科学, 2010, 32 (03) :485-490
[10]   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屈小娥 ;
袁晓玲 .
经济学家, 2009, (09) :6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