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麦稻轮作下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39
作者:
武际
[1
,2
,3
]
郭熙盛
[1
,2
]
王允青
[1
]
许征宇
[1
]
鲁剑巍
[3
]
机构:
[1]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3]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土壤;
水分;
土地利用;
麦稻轮作;
免耕;
翻耕;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3 [化学肥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探明不同耕作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于2007-2010连续4a在麦稻轮作制下开展了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免耕提高了耕层土壤体积质量,降低了土壤含水率。但是免耕土壤表层(0~10cm)的体积质量仍在作物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并未对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免耕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表层土壤的富集。0~10cm土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比翻耕处理显著增加,而>10~20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翻耕处理。小麦季免耕土壤的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相似,而水稻季免耕处理整个耕层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显著的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水稻产量,起主要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和水稻的有效穗数。整个轮作周期的作物产量以小麦免耕水稻翻耕模式的产量较高,比小麦翻耕水稻免耕模式产量增加了5.70%。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