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乐平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牙形石动物群

被引:8
作者
武桂春
姚建新
纪占胜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晚二叠世; 早三叠世; 牙形石动物群; 沿沟剖面;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2.138
中图分类号
Q915 [古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讨论了赣中乐平地区沿沟剖面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地层的牙形石动物群 ,列出了牙形石的各个形态属种在地层中的分布及其数量变化。根据特征牙形石分子的地层分布 ,将该段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 3个牙形石带 ,分别是 :Clarkinachangxingensis Cl.deflecta Cl.subcarinata组合带 ;Hind eoduslatidentatus带和Hindeodusparvus带。鉴于在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 ,Hindeodus属种的牙形石分子的Pa分子成为界定种之间的主要标志特征 ,本文描述了两个重要牙形石种即Hindeoduslatidenta tus和Hindeodusparvus的Pa分子 ,并探讨了二者之间所具有的演化关系 ;此外 ,还指出这些保存完美的Pa分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90 / 7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及Hindeodus-Isarcicela的演化谱系 [J].
王成源 ;
王尚启 .
古生物学报, 1997, (02) :19-37
[2]   典型Hindeodus parvus及其意义———兼论二叠-三叠系界线 [J].
朱相水 ;
林联盛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1) :91-98
[3]   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与生物地层界线 [J].
王成源 .
古生物学报, 1995, (02) :129-151+265-267
[4]   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 [J].
朱相水,王成源,吕桦,穆西南,张遴信,覃兆松,罗辉,杨万容,邓占球 .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4, (04) :439-452
[5]   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纪与三叠纪之交牙形石动物群及地层意义 [J].
张克信 .
地球科学, 1987, (02) :193-200
[6]  
中国古特提斯生物及地质变迁[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日)八尾昭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