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不同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特征及生态风险

被引:32
作者
单丽丽 [1 ]
袁旭音 [1 ]
茅昌平 [2 ]
季峻峰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来源; 生态风险; 长江下游;
D O I
10.13227/j.hjkx.2008.09.026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不同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性差异明显,影响了它们的危害程度.采集长江下游市政、矿山、工业及港口来源的沉积物,并用ICP-AES测定常量元素,原子吸收光谱测定Cu、Zn、Pb、Cd、Cr 5种重金属.结果表明,重金属在市政来源中含量中等且分布相对均匀,矿山来源的以Cu、Pb为主,工业来源的金属含量均较高,港口来源Cd的含量最高.重金属均有一定的富集,尤其是Cd的富集系数,最高达到7.3.通过重金属与常量元素的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市政来源的重金属主要来自雨水冲刷城市下垫面及管道内壁,矿山来源重金属的特点由矿山开采及尾矿淋滤决定,工业来源重金属大多由机械碎屑和金属溶解产生,港口来源重金属主要是密集的运输船与车辆气体排放引起.采用Haka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对不同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风险评价,其单因子生态危害程度为Cd>Cu>Pb>Cr>Z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不同来源重金属的危害程度依次为港口源>工业源>矿山源>市政源.
引用
收藏
页码:2399 / 24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长江下游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特征 [J].
沈敏 ;
于红霞 ;
邓西海 .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 2006, (05) :15-18
[2]   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特征研究 [J].
张鑫 ;
周涛发 ;
袁峰 ;
范裕 .
地球科学进展, 2004, (S1) :461-466
[3]   水环境中泥沙作用研究进展及分析 [J].
禹雪中 ;
钟德钰 ;
李锦秀 ;
廖文根 .
泥沙研究, 2004, (06) :75-81
[4]   长江主要城市江段重金属污染状况及特征 [J].
朱圣清 ;
臧小平 .
人民长江, 2001, (07) :23-25+50
[5]   矿山环境中(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地球化学及其环境效应 [J].
吴攀 ;
刘丛强 ;
杨元根 ;
张国平 .
矿物学报, 2001, (02) :213-218
[6]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元素组成及地质背景 [J].
杨守业 ;
李从先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2) :21-28
[7]   中国东部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沉积物主要性质的关系 [J].
陈静生 ;
王飞越 ;
宋吉杰 ;
陈江麟 .
环境化学, 1996, (01) :8-14
[8]   长江中下游河流沉积物和悬浮物中金属元素的形态特征 [J].
张朝生,王立军,章申 .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05) :342-347
[9]  
长江口悬浮固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研究[J]. 戴维明.上海环境科学. 1994(11)
[10]  
长江口悬浮固体中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研究[J]. 戴维明.上海环境科学. 1994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