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及其潜力评估

被引:4
作者
齐永青 [1 ]
刘荣慧 [2 ]
沈彦俊 [1 ]
朱骥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2] 石家庄经济学院资源学院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农田林网; 碳储量; 碳汇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27.24 [农田防护林];
学科分类号
0910 ;
摘要
海河流域是中国农田林网建设的主要地区之一,准确评估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的碳储量及其潜力对区域碳汇核算有重要意义。笔者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海河流域耕地面积和林网内速生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构建了适用于农田林网碳储量及潜力评估的方法。结果表明,当前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为(0.97~1.55)×106t,年累积量为(0.13~0.21)×106t/年;如果适宜的田间道路全部建成林网,则碳储量可增至(4.71~7.53)×106t,相应的年累积量为(0.63~1.01)×106t/年。海河流域农田林网碳储量巨大,且仍有较大建设潜力,加强农田林网管理和建设水平,对于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碳汇,开辟农业区固碳增汇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微软:办公也可以很舒适 [J].
樱花 .
绿色中国, 2010, (02) :38-39
[2]   不同杨-农间作模式碳储量及分布的比较 [J].
李海玲 ;
陈乐蓓 ;
方升佐 ;
孙启祥 .
林业科学, 2009, 45 (11) :9-14
[3]   豫东平原杨农复合系统物质生产与碳截存 [J].
万猛 ;
田大伦 ;
樊巍 ;
李庆云 .
林业科学, 2009, 45 (08) :27-33
[4]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J].
徐新良 ;
曹明奎 ;
李克让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1-10
[5]   Terrestrial vegetation carbon sinks in China, 1981-2000 [J].
Fang JingYun ;
Guo ZhaoDi ;
Piao ShiLong ;
Chen AnPing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7, 50 (09) :1341-1350
[6]  
Study on spatial pattern of land-use change in China during 1995—2000[J]. 刘纪远,刘明亮,庄大方,张增祥,邓祥征.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3(04)
[7]   I-69杨胶合板用材林产量及生物量结构 [J].
梁军 ;
徐锡增 ;
吕士行 .
林业科学研究, 2001, (02) :154-159
[8]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