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及其优质达标率分析

被引:21
作者
闵捷
汤圣祥
施建华
朱智伟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关键词
糯稻; 品质; 优质达标率; 品质改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近代育成糯稻品种的品质状况和改良重点,为中国糯稻品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农业部NY/T83-1988《米质测定方法》,分析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育成的570份糯稻品种的米质及其优质达标率。【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检测的570份糯稻品种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值均达到或超过国家优质米Ⅲ级标准,优质达标率为64.4%—97.9%,平均81.9%。7项米质性状全优的糯稻品种占供试品种的45.1%。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1-2007年3个不同时期的育成糯稻品种其7项米质性状的平均优质达标率分别为81.5%、81.0%和84.3%;与20世纪80年代比较,2001-2007年的育成糯稻品种,其糙米率、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的优质达标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6.0%、11.8%和13.4%,表明2001-2007年育成的糯稻品种的品质优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育成的品种。分析同时指出,整精米率在3个时期的优质达标率分别为71.0%、58.3%和62.9%,均低于其它6项米质的优质达标率;品种类型上,籼糯稻品种的品质一般逊于粳糯稻,应引起重视;就稻区而言,华中和北方稻区糯稻品种的品质优于西南和华南稻区。【结论】本研究认为,近25年来中国糯稻育成品种的品质总体优良,但其品质改良仍需加强,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是糯稻品质遗传改良的重要目标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1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育成粳稻品种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分析 [J].
闵捷 ;
朱智伟 ;
许立 ;
章林平 .
中国稻米, 2008, (05) :1-4
[2]   太湖流域糯稻地方种质稻米RVA谱多样性的研究 [J].
沈新平 ;
沈明星 ;
顾丽 ;
季红娟 ;
龚丽萍 ;
王建平 ;
姚月明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08) :2513-2519
[3]   杂交糯稻的稻米品质 [J].
黄荣华 ;
兰金隆 ;
张书标 ;
章清杞 ;
杨蜀岚 ;
杨仁崔 .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1-6
[4]   中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研究 [J].
闵捷 ;
朱智伟 ;
许立 ;
牟仁祥 .
杂交水稻, 2007, (01) :67-70
[5]   太湖流域糯稻地方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J].
金伟栋 ;
董遵 ;
杨惠明 ;
徐汝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401-405
[6]   中国稻种资源收集、保存和更新现状 [J].
韩龙植 ;
曹桂兰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5, (03) :359-364
[7]   不同类型水稻品质性状变异特性及差异性分析 [J].
朱智伟 ;
陈能 ;
王丹英 ;
章秀福 ;
姚青 ;
闵捷 ;
廖西元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4) :37-42
[8]   从稻米品质评价标准的变化看我国水稻品质育种的发展 [J].
杨益善 ;
陈立云 ;
徐耀武 .
杂交水稻, 2004, (03) :8-13
[9]   1997—2002年我国籼型杂交稻稻米样品的米质分析与评价 [J].
张伯平 ;
闵捷 ;
章林平 ;
施建华 ;
陈能 ;
朱智伟 ;
廖西元 .
杂交水稻, 2004, (02) :65-68
[10]   从普查结果看我国水稻品种品质的现状 [J].
罗玉坤 ;
朱智伟 ;
金连登 ;
闵捷 ;
陈能 ;
许立 ;
陈铭学 ;
章林平 .
中国稻米, 2002, (01)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