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地区下江群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82
作者
高林志 [1 ]
戴传固 [2 ]
刘燕学 [1 ]
王敏 [2 ]
王雪华 [2 ]
陈建书 [2 ]
丁孝忠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贵州地矿局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黔东地区; 下江群; 甲路组; 清水江组; 斑脱岩; 锆石SHRIMP定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本文报道黔桂地区晚前寒武纪下江群沉积地层凝灰岩(斑脱岩)获得高精度的锆石年龄,结合侵位四堡群花岗岩锆石年龄和四堡群斑脱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将下江群明确定位于新元古代晚期沉积。该年龄对为重新界定下江群时代及同期地层的区域对比和构造演化都有着重要意义。江南古陆普遍发育的晚元古代低变质绿片岩系四堡群(梵净山群、冷家溪群、双桥山群)及上覆地层丹州群(下江群、板溪群、河上镇群),两者之间的构造界面,是人们争论的主题,其时代的定位一直影响着整个江南古陆变质基底的地层划分和对比,同时制约着中国地质学家对江南造山带的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解疑。本文通过下江群甲路组地层中斑脱岩的锆石研究,精确地测定了甲路组斑脱岩锆石年龄(814.0±6.3)Ma和清水江组斑脱岩锆石年龄(773.6±7.9)Ma。上述锆石年龄解决了黔桂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沉积时代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071 / 108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21]   华夏地块基底变质岩同位素年龄数据评述 [J].
沈渭洲 .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4) :475-482
[22]   黔东南新元古代岩浆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曾雯 ;
周汉文 ;
钟增球 ;
曾昭光 ;
李惠民 .
地球化学, 2005, (06) :10-18
[23]   赣东北-皖南元古代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演化 [J].
邓国辉 ;
刘春根 ;
冯晔 .
地球学报, 2005, (01) :9-16
[24]   江南造山带雪峰隆起区元古宙浊积岩沉积构造背景的地球化学制约 [J].
顾雪祥 ;
刘建明 ;
Oskar Schulz ;
Franz Vavtar ;
郑明华 .
地球化学, 2003, (05) :406-426
[25]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for the Cangshuipu volcanic rock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lower boundary age of the Nanhua strata in South China[J]. WANG Jian1, LI Xianhua2, DUAN Taizhong3, LIU Dunyi4, SONG Biao4, LI Zhongxiong1 & GAO Yonghua5 1.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610082, China;2.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40, China;3. Colorado School of Mines, Golden, CO 80401-1887, USA (Pres
[26]   内蒙古图林凯蛇绿岩中埃达克岩SHRIMP测年:早古生代洋壳消减的证据 [J].
刘敦一 ;
简平 ;
张旗 ;
张福勤 ;
石玉若 ;
施光海 ;
张履桥 ;
陶华 .
地质学报, 2003, (03) :317-327+435
[27]   湖南中-新元古代火山-侵入岩地球化学及成因意义 [J].
王孝磊 ;
周金城 ;
邱检生 ;
高剑峰 .
岩石学报, 2003, (01) :49-60
[28]   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献华 ;
李正祥 ;
葛文春 ;
周汉文 ;
李武显 ;
刘颖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271-273
[29]   我国境内格林威尔期造山带的存在及其对中元古代末期超大陆再造的制约 [J].
李江海 ;
穆剑 .
地质科学, 1999, (03) :259-272
[30]   广西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J].
李献华 .
地球化学, 1999,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