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地质历史的旋回与阶段

被引:33
作者
李锦轶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大陆; 地质历史; 旋回; 阶段; 板块构造; 地幔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1 [地球动力学与大地构造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对中国大陆已有资料的综合研究,特别是把中国大陆已有地质记录与现今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形成的岩石组合对比,笔者提出了中国大陆太古宙以来的地质历史可以划分为至少6个大陆形成演化旋回的新论点,根据它们对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贡献并考虑全球大陆形成演化已有认识,建议把它们分别命名为始华旋回、古华旋回、北华旋回、南华旋回、华夏旋回和泛华旋回。建议以大陆裂解记录作为划分这些旋回的标志,每个旋回根据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为裂解离散阶段、汇聚重组阶段和陆内发展阶段。在简要论述了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这6个旋回以后,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时空演化差异和板块构造与地幔柱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讨论,认为(1)此张彼合的地球表层构造运动规律和陆缘与陆内环境并存是导致不同地区大陆时空演化差异的根本原因;(2)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和地幔柱活动(即地球不同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球上同时存在的两种相互独立的构造体制,它们有可能在一个地区同时存在。
引用
收藏
页码:504 / 527+748 +748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158 条
[91]   江西德兴泗洲辉绿岩体锆石La-ICP-M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陆慧娟 ;
华仁民 ;
毛光周 ;
龙光明 .
地质学报, 2006, (07) :1017-1025
[92]   湖南阳明山岩体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成因研究 [J].
陈卫锋 ;
陈培荣 ;
周新民 ;
黄宏业 ;
丁兴 ;
孙涛 .
地质学报, 2006, (07) :1065-1077
[93]   新疆北部乌恰沟地区镁铁质侵入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组成:对地幔源区特征和深部过程的约束 [J].
陈立辉 ;
韩宝福 .
岩石学报, 2006, (05) :1201-1214
[94]   新疆东部-甘肃北山地区二叠纪玄武岩对比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J].
赵泽辉 ;
郭召杰 ;
韩宝福 ;
王毅 ;
刘畅 .
岩石学报, 2006, (05) :1279-1293
[95]   塔里木二叠纪石英正长斑岩岩墙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J].
杨树锋 ;
厉子龙 ;
陈汉林 ;
肖文交 ;
余星 ;
林秀斌 ;
施锡桂 .
岩石学报, 2006, (05) :1405-1412
[96]   南天山:晚古生代还是三叠纪碰撞造山带? [J].
高俊 ;
龙灵利 ;
钱青 ;
黄德志 ;
苏文 ;
Reiner KLEMD .
岩石学报, 2006, (05) :1049-1061
[97]   新疆北部石炭纪-二叠纪独特的构造-成矿作用:对古亚洲洋构造域南部大地构造演化的制约 [J].
肖文交 ;
韩春明 ;
袁超 ;
陈汉林 ;
孙敏 ;
林寿发 ;
厉子龙 ;
毛启贵 ;
张继恩 ;
孙枢 ;
李继亮 .
岩石学报, 2006, (05) :1062-1076
[98]   新疆准噶尔晚古生代陆壳垂向生长(Ⅰ)——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时限 [J].
韩宝福 ;
季建清 ;
宋彪 ;
陈立辉 ;
张磊 .
岩石学报, 2006, (05) :1077-1086
[99]   天宝山组形成时代和形成环境——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证据 [J].
耿元生 ;
杨崇辉 ;
杜利林 ;
王新社 ;
任留东 ;
周喜文 .
地质论评, 2007, (04) :556-563
[100]   西藏南部始新世早期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对特提斯闭合时间的约束 [J].
李亚林 ;
王成善 ;
胡修棉 ;
MBak ;
王进军 ;
陈蕾 ;
李祥辉 .
科学通报, 2007, (12) :143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