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在中国

被引:40
作者
赵延东 [1 ]
廖苗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2] 不详
关键词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 科技政策; 创新治理; 社会责任; 公众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负责任研究与创新"逐渐成为欧美科技政策研究领域的热议概念,它强调科技创新过程的伦理和社会影响,并试图通过协商参与对创新进行综合治理。我国既往科技管理体制中的科学主义、发展主义及自上而下的管理体系等特征不利于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理念的实行。随着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社会公众、科技共同体、企业和政府针对创新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方面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为负责任研究与创新在中国落地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未来该理念在中国的推行还面临着如何平衡责任与创新、加强各行动主体间的沟通合作以及推动公众参与科技治理等诸多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31]   促进负责任的研究——记首次世界科研诚信大会 [J].
曹南燕 ;
邱仁宗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 (05) :108-111
[32]   分类控制:当前中国大陆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 [J].
康晓光 ;
韩恒 .
社会学研究, 2005, (06) :73-89+243-244
[33]   科学主义:合理性与局限性及其超越 [J].
陈其荣 .
山东社会科学, 2005, (01) :35-39
[34]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及展望 [J].
方新 ;
柳卸林 .
求是, 2004, (05) :43-45
[35]   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考 [J].
方新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3, (02) :121-124
[36]   技术评估:从预警到建构的模式演变 [J].
邢怀滨 ;
陈凡 .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2, (01) :38-43
[37]   论科学主义的本质 [J].
曹志平 ;
邓丹云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04) :11-15+19
[38]   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 [J].
曹南燕 .
哲学研究, 2000, (01) :45-51
[39]   发展主义的迷思 [J].
许宝强 .
读书, 1999, (07) :19-25
[40]   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J].
方新 .
科研管理, 1999, (03)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