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作用的地质、成矿(藏)效应及其判识

被引:14
作者
刘池洋
机构
[1]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热力作用; 热力盆地; 热力构造; 富烃凹陷; 深部作用; 盆地动力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重点讨论了热力作用在沉积盆地形成、构造变动、油气赋存等方面的地质效应和影响。研究认为:1)热力作用是盆地形成的重要动力和类型,论述了热力盆地形成机制和动力学过程;2)热力作用是富烃凹陷形成的必要条件,即国内外富烃凹陷一般均具有高-较高的地热背景;3)热力构造存在普遍,类型特殊,构造特征复杂。进而讨论了热力作用地质效应的判识及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725 / 7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油气成藏模式”的概念、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J].
吴冲龙 ;
林忠民 ;
毛小平 ;
王连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6) :673-683
[2]   羌塘盆地褶皱变形特征、定型时间及其与油气的关系 [J].
李亚林 ;
王成善 ;
黄继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03) :283-289+296
[3]   沉积盆地动力学与盆地成藏(矿)系统 [J].
刘池洋 .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8, (01) :1-23
[4]   沉积盆地成藏(矿)系统 [J].
刘池洋 ;
张复新 ;
高飞 .
中国地质, 2007, (03) :365-374
[5]   热力构造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研究进展 [J].
杨兴科 ;
刘池洋 ;
杨永恒 ;
季丽丹 ;
赵亮 ;
韦振权 ;
徐晓尹 .
地学前缘, 2005, (04) :385-396
[6]   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 [J].
刘池洋 .
地学前缘, 2005, (03) :113-124
[7]   羌塘盆地雀莫错沉降-堆积中心成因:热力衰减塌陷沉降 [J].
刘池洋 ;
杨兴科 ;
任战利 ;
郑孟林 ;
赖绍聪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147-154
[8]   活动性强、深部作用活跃——中国沉积盆地的两个重要特点 [J].
刘池洋 ;
赵重远 ;
杨兴科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0, (01) :1-6+23
[9]   秦岭花岗岩揭示的秦岭构造演化过程——秦岭花岗岩研究进展 [J].
卢欣祥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2) :102-103
[10]  
东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热结构及断面模型[J]. 金昕,任光辉,曾建华,黄建刚,张治川,陈浮,杨毅,周友松,梁恕信.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