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集聚外部性与中国城市群经济发展

被引:19
作者
魏守华
李婷
汤丹宁
机构
[1] 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市群; 双重(集聚)外部性; 聚点外部性; 网络外部性;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3.09.006
中图分类号
F290 [城市经济理论];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城市群是经济空间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认为,我国城市群地区具有更快的经济增长率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双重集聚外部性,即单个城市聚点外部性和城市间网络外部性共同驱动的结果。基于19972010年我国22个城市群128个城市面板数据回归结果,支持本文理论观点。具体来说,聚点外部性的基础设施、市场规模、教育与研发、FDI集聚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网络外部性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市群分工协作对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城市群知识共享更多表现为劳动生产率提升,而FDI城市群集聚的溢出效应不明显。经验证据还表明,东部城市群的双重外部性显著强于中西部城市群,因而具有更快的经济增长率;核心大城市的双重外部性强于外围中小城市,由此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4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垄断竞争、中间产品与城市规模 [J].
陈向阳 ;
陈日新 .
技术经济, 2012, 31 (03) :87-95
[2]   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J].
王小鲁 .
经济研究, 2010, 45 (10) :20-32
[3]   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吴福象 ;
刘志彪 .
经济研究, 2008, 43 (11) :126-136
[4]   中国要素产出弹性估计 [J].
赵志耘 ;
刘晓路 ;
吕冰洋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6, (06) :5-11
[5]   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的组成与空间分异格局 [J].
方创琳 ;
宋吉涛 ;
张蔷 ;
李铭 .
地理学报, 2005, (05) :827-840
[6]  
Public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Interstate Spatial Spillovers, and Manufacturing Costs[J] . Jeffrey P. Cohen,Catherine J. Morrison Paul.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4 (2)
[7]   Roads to prosperity? Assessing the link between public capital and productivity [J].
Fernald, JG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9, 89 (03) :619-638
[8]   GROWTH IN CITIES [J].
GLAESER, EL ;
KALLAL, HD ;
SCHEINKMAN, JA ;
SHLEIFER, A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2, 100 (06) :1126-1152
[9]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GEOGRAPHY [J].
KRUGMAN, P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1, 99 (03) :483-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