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间尺度的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动态模拟及演变特征

被引:10
作者
李雪 [1 ,2 ,3 ]
张元 [4 ]
周鹏鹏 [5 ]
叶思源 [1 ,2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生物地质重点实验室
[3] 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
[4]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5]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京津冀平原; 地下水位; 降落漏斗; 数值模拟; 演变特征;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7.095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地下水资源是京津冀平原的主要供水水源,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和地质环境显著地受到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地下水位动态是对人类和自然等影响的直接响应。针对于多因素作用下的平原区地下水位动态,文中基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和观测孔水位数据分析,综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重现了平原区长时间尺度的不同空间尺度(全区、典型地段)下地下水位演变过程,揭示了平原区地下水水位动态机制。结果表明:近50年,全区平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下降速率为0.36m/a;大面积浅层降落漏斗形成,石家庄漏斗中心水位下降速率最快,为1.1m/a;2001~2010年地下水平均补给速率(154.97mm/a)比1961~1970年减少6.2%,地下水更新能力明显减弱。地下水开采强度常年多于补给资源,导致了不同空间尺度上地下水位的下降,开采是影响地下水动态的主导因素,降水是限制地下水补给更新的主要因素。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平原区未来供水安全仍会面临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功能衰退与恢复途径研究 [J].
杨丽芝 ;
曲万龙 ;
刘春华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 (07) :8-16
[2]   华北平原灌溉用水强度与地下水承载力适应性状况 [J].
张光辉 ;
费宇红 ;
刘春华 ;
严明疆 ;
王金哲 .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29 (01) :1-10
[3]   地下水更新能力评价指标问题刍议——更新周期和补给速率的适用性 [J].
翟远征 ;
王金生 ;
滕彦国 ;
左锐 .
水科学进展, 2013, 24 (01) :56-61
[4]   基于数值模拟的天津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演变分析 [J].
徐海珍 ;
李国敏 ;
黎明 ;
杨建青 ;
柴成繁 .
工程勘察, 2011, 39 (11) :35-40
[5]   华北平原地下水流模拟及地下水资源评价 [J].
邵景力 ;
赵宗壮 ;
崔亚莉 ;
王荣 ;
李长青 ;
杨齐青 .
资源科学, 2009, 31 (03) :361-367
[6]   华北平原地下水降落漏斗演变及主导因素分析 [J].
费宇红 ;
苗晋祥 ;
张兆吉 ;
陈宗宇 ;
宋海波 ;
杨梅 .
资源科学, 2009, 31 (03) :394-399
[7]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华北平原水资源影响分析 [J].
费宇红 ;
张兆吉 ;
张凤娥 ;
王昭 ;
陈宗宇 ;
陈京生 ;
钱永 ;
李亚松 .
地球学报, 2007, (06) :567-571
[8]   Detection,Causes and Projection of Climate Change over China:An Overview of Recent Progress [J].
丁一汇 ;
任国玉 ;
赵宗慈 ;
徐影 ;
罗勇 ;
李巧萍 ;
张锦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7, (06) :954-971
[9]   河北省平原区近30年来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J].
张石春 ;
张建平 .
海河水利, 2005, (02) :15-17+20
[10]   基于GIS的河北平原地下水位时空变化动态分析 [J].
许月卿 ;
蔡运龙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26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