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清代山西地区疫灾时空分布研究
被引:21
作者:
龚胜生
[1
,2
]
李孜沫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地理过程分析与模拟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2] 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疫灾;
时空分布;
山西地区;
清代;
D O I:
10.13448/j.cnki.jalre.2017.170
中图分类号:
R2-09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疫灾是人类的顶级灾害,历史疫灾研究能为未来疫病防控提供借鉴。文中运用疫灾计量指标和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清代(1644-1911)山西地区的疫灾地理规律。结果表明:1)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频度为34.33%,疫灾相当频繁;夏秋季节是疫灾多发季节,说明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疫病的流行;朝代鼎革的清初期和清末期疫灾相对频繁,社会稳定的清中期疫灾相对稀少,说明社会动乱也有利于疫灾的发生。2)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分布具有明显的"洼地效应":府级尺度上具有高低相间的南北分异特征,盆地地区为疫灾强度高值区,山岭地区为疫灾强度低值区;区域尺度上具有由南向北的梯度递减特征,晋南高于晋中,晋中高于晋北,晋北高于口外。3)清代山西地区的疫灾格局受地理格局和人口格局的双重制约;人口密度是疫灾的奠基石,人口流动是疫灾的扩散力,自然灾害是疫灾的诱发器;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疫灾分布变迁更能反映区域开发时序,更能体现人地关系演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