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湖泊开敞水域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

被引:22
作者
秦伯强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环境条件; 富营养化; 水质改善;
D O I
10.13671/j.hjkxxb.2007.01.001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生态工程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富营养化湖泊水源地的水质,这在全流域很难实现控源截污和全湖水质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的情况下,具有快速见效的作用.以往之所以在开敞水域鲜有湖泊生态恢复成功的例子,原因是过于强调水生植物种植本身,而忽视水生植物及草型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条件的关系.影响水生植物恢复和草型生态系统培植的因素,既有物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化学和生物方面的因素.只有消除那些对水生植物生长不利的影响,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才能够培植一个具有净化能力的草型生态系统.因此,生态修复应该遵循“先诊断,后治理”和“先环境改善,后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太湖梅梁湾水源地水质改善生态工程试验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实施的.本专栏所选录的论文就是这项工作的部分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太湖水源地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 [J].
秦伯强 ;
胡维平 ;
刘正文 ;
谢平 ;
尹澄清 ;
高光 ;
谷孝鸿 ;
徐在宽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1) :5-12
[2]   改性沉积物除藻对水质改善的效果研究 [J].
张木兰 ;
潘纲 ;
陈灏 ;
田秉晖 ;
高爽 ;
袁宪正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1) :13-17
[3]   沉积物再悬浮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J].
谢贻发 ;
胡耀辉 ;
刘正文 ;
谢贵水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1) :18-22
[4]   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J].
王洪君 ;
王为东 ;
尹澄清 ;
潘宏凯 ;
卢金伟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1) :23-27
[5]   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J].
秦伯强 ;
杨柳燕 ;
陈非洲 ;
朱广伟 ;
张路 ;
陈宜瑜 .
科学通报 , 2006, (16) :1857-1866
[6]   附着生物在浅水富营养化湖泊藻-草型生态系统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J].
秦伯强 ;
宋玉芝 ;
高光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6, (03) :283-288
[7]   风浪扰动引起大型浅水湖泊内源磷暴发性释放的直接证据 [J].
朱广伟 ;
秦伯强 ;
高光 .
科学通报, 2005, (01) :66-71
[8]  
The role of periphytes in the shift between macrophyte and phytoplankton dominated systems in a shallow, eutrophic lake (Lake Taihu, China)[J] . Boqiang Qin,Yuzhi Song,Guang Gao.Science in China Series C: Life Sciences . 2006 (6)
[9]  
Mechanism and control of lake eutrophication[J] . Boqiang Qin,Liuyan Yang,Feizhou Chen,Guangwei Zhu,Lu Zhang,Yiyu Che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6 (19)
[10]  
Direct evidence of phosphorus outbreak release from sediment to overlying water in a large shallow lake caused by strong wind wave disturbance[J] . Guangwei Zhu,Boqiang Qin,Guang Gao.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 200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