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作为质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本体论与认识论分析

被引:19
作者
叶晓玲
李艺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现象学; 质性研究; 本质; 现象; 本质直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25.1 [现象与本质];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虽然普遍认为现象学与质性研究有一定的"瓜葛",但这瓜葛具体是何以及因何如此,却一直在困局之中,需要正本清源。由于现象学在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上提出了全然不同于传统哲学的主张,被视为哲学史上的第三条道路,事实上奠定了质性研究本体论和认识论基础。在现象学哲学的视角下,质性研究追寻的"真"不是客观外在的唯一,而是寓于现象之中的本质,是当场被构成的;质性研究追寻本质的过程可以通过本质直观直接实现,不必一定经历反思或归纳的道路;质性研究在问题的真假、研究的信度、样本的选择等方面,均有特定的解释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方法”还是“方法论”?——现象学与质性研究的关系辨析 [J].
叶晓玲 ;
李艺 .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8, (04) :15-22
[2]   论定性调查的人数问题:是“代表性”还是“代表什么”的问题——“最大差异的信息饱和法”及其方法论意义 [J].
潘绥铭 ;
姚星亮 ;
黄盈盈 .
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4) :108-115
[3]   从“范式”的视角看质的研究之定位 [J].
陈向明 .
教育研究, 2008, (05) :30-35+67
[4]   教育研究中量化与质性方法之争的当下语境分析 [J].
阎光才 .
教育研究, 2006, (02) :47-53
[5]   现象学如何影响了当代西方哲学 [J].
张祥龙 .
天津社会科学, 2004, (03) :9-14
[6]   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J].
马云鹏 ;
林智中 .
中国教育学刊, 1999, (02) :59-62
[7]   真理之争——哲学的起源与未来 [J].
克劳斯·海尔德 .
浙江学刊, 1999, (01) :12-18
[8]  
Revisiting the Quantitative-Qualitative Debate: Implications for Mixed-Methods Research.[J].Joanna E. M. Sale;Lynne H. Lohfeld;Kevin Brazil.Quality and Quantity.2002, 1
[9]   Recent trends in research: A methodological essay [J].
Powell, RR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1999, 21 (01) :91-119
[10]  
我在现场.[M].黄盈盈.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