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55
作者
常亚青
陈晓霞
丁君
曹学彬
李润玲
孙效文
机构
[1] 大连水产学院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虾夷扇贝为20世纪80年代初从日本引入我国并逐渐开展养殖的双壳贝类,目前已在我国北方地区大面积养殖。实验采用微卫星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对大连獐子岛底播增殖放流群体(CC)、黄海北部海区采集的野生群体(HQ)、日本青森养殖群体(JX)、俄罗斯远东日本海沿岸养殖群体(RX)及大连大长山岛养殖上壳白化群体(ZB)等5个虾夷扇贝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其中HQ群体为本课题组2005年在黄海北部采集的野生群体,本研究筛选出一个该群体的特异性遗传标记。用8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共获得45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处于3~9之间,大小为100~340bp,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1535,基因型数为3~21个,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值处于0.0322~0.5944之间。5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3292、0.3048、0.3167、0.2708、0.3042,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4595、0.4002、0.3838、0.3620、0.3885,群体间的多态性差异不显著。根据群体间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及UPGMA聚类分析发现,CC和HQ群体亲缘关系最近,JX和RX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ZB群体与JX和RX群体的亲缘关系较近。通过Hardy-Weinberg平衡及F-检验发现,5个群体都不同程度的偏离平衡,表明各群体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稳定性较低,且5个群体均处于不同程度的杂合子缺失状态,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但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的个体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145 / 115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欧洲刺槐种源群体遗传结构和多样性
    杨敏生
    Heike Hertel
    Volker Schneck
    [J]. 生态学报, 2004, (12) : 2700 - 2706
  • [2] 中国鲤几个代表种群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分析
    常玉梅
    孙效文
    梁利群
    [J]. 水产学报, 2004, (05) : 481 - 486
  • [3] 大连沿海虾夷扇贝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
    高悦勉
    李国喜
    赵银丽
    [J].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2004, (02) : 142 - 145
  • [4] 岛屿植物舟山新木姜子居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王中生
    安树青
    冷欣
    丁方明
    郑建伟
    陈琳
    [J]. 生态学报, 2004, (03) : 414 - 422
  • [5] 药物诱导虾夷扇贝四倍体的初步研究附视频
    常亚青
    相建海
    王子臣
    丁君
    杨传刚
    [J]. 海洋与湖沼, 2002, (01) : 105 - 112
  • [6] 版纳小耳猪近交系5家系35个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分析
    牛荣
    商海涛
    魏泓
    黄中波
    曾养志
    [J]. 遗传学报, 2001, (06) : 518 - 526
  • [7] 虾夷扇贝三倍体诱导与培育技术的研究
    常亚青
    相建海
    张国范
    王子臣
    宋坚
    [J]. 中国水产科学, 2001, (01) : 18 - 22
  • [8] 虾夷扇贝的引种、育苗及试养
    张福绥
    何义朝
    马江虎
    刘祥生
    李淑英
    亓玲欣
    于硕恩
    袁遂胜
    [J]. 海洋科学, 1984, (05) : 38 - 45
  • [9] 虾夷扇贝的引进及其在我国北方培养殖的前景
    王庆成
    [J]. 水产科学, 1984, (04) : 24 - 27
  • [1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wenty Microsatellite loci in Japanese sea cucumber (Stichopus japonicus)
    Kanno, M
    Li, Q
    Kijima, A
    [J]. MARINE BIOTECHNOLOGY, 2005, 7 (03) : 179 -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