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被引:6
作者
李英 [1 ]
王中根 [2 ]
彭少麟 [1 ]
陈宝明 [1 ]
机构
[1] 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 陆源污染; 生态环境; 珠江河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03 [];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14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探讨了珠江三角洲近年来主要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其中城市化和植被覆盖的减少,以及农业施肥量的增加,是造成陆源污染物增加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影响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主要陆源污染物(泥沙、氮磷营养元素、重金属和有机物)的产生和迁移过程,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关系。从分析中可以看到,土地利用的变化能够影响陆源污染物质的产生和迁移,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降低陆源污染物质,改善珠江河口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陆源物质的产生与水循环密切相关,利用流域分布式水循环模型量化研究不同土地利用下的陆源物质产生、迁移以及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未来主要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河流活性物质入海通量:概念与方法 [J].
周国华 ;
孙彬彬 ;
刘占元 ;
魏华玲 ;
曾道明 .
地质通报, 2008, (02) :182-187
[2]   城市生活污水情况调查及处理回用技术研究 [J].
李雷 .
巢湖学院学报, 2007, (06) :52-56
[3]   珠江口水、沉积物及水生动物中氯苯类有机物的含量及分布 [J].
魏泰莉 ;
贾晓珊 ;
杜青平 ;
赖子尼 ;
庞世勋 ;
谢文平 ;
杨婉玲 .
环境科学学报, 2007, (10) :1717-1726
[4]   珠江源头区不同地类人工恢复植被树种选择及生态效益研究 [J].
李贵祥 ;
孟广涛 ;
方向京 ;
柴勇 ;
和丽萍 ;
张正海 .
水土保持通报, 2007, (04) :126-130
[5]   厦门海域防控陆源污染的实践与经验 [J].
薛东辉 .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7, (07) :39-42
[6]   珠江三角洲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J].
郭丽 ;
章家恩 ;
刘兴春 .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3) :197-198+200
[7]   珠江口内伶仃洋沿岸土地利用动态分析附视频 [J].
贾培宏 ;
夏真 ;
朱大奎 ;
殷勇 .
海洋通报, 2007, (03) :66-71
[8]   长江口最大浑浊带及邻近水域营养盐的分布特征 [J].
周淑青 ;
沈志良 ;
李峥 ;
姚云 .
海洋科学, 2007, (06) :34-42
[9]   51年来珠江流域输沙量的变化 [J].
戴仕宝 ;
杨世伦 ;
蔡爱民 .
地理学报, 2007, (05) :545-554
[10]   对重塑广东农村环境的若干认识 [J].
曾鸣 .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02)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