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生长状况与林下物种多样性分析

被引:45
作者
王梅 [1 ]
张文辉 [2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油松; 坡向; 生长状况;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研究了绥德地区28年生不同坡向人工油松林林木个体生长、植物种类、相似系数和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以明确坡向对人工油松林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1)阴坡油松的胸径、树高、冠高和冠幅均显著大于阳坡;(2)阴坡与阳坡林下分别有植物21和19种,共有种11种。群落相似系数为55%,说明坡向对人工油松林林下物种组成影响较大。(3)阴坡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而阳坡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Jsw)则与阴坡相反,为灌木层>草本层;群落总体多样性表现为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是阴坡稍大于阳坡,而均匀度指数表现为阳坡稍大于阴坡。研究表明,绥德地区人工油松林的生长状况阴坡显著优于阳坡,但与陕北南部地区人工油松林相比,该地区人工油松林林木生长各项指标还是较低,群落结构配置不合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678 / 16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黄土丘陵区人工和天然油松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J].
邓娟 ;
上官周平 .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02) :126-131+136
[2]   黄土高原油松、侧柏与沙棘人工混交林生长及土壤特性研究 [J].
韩恩贤 ;
韩刚 ;
薄颖生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3) :100-104
[3]   人为干扰(间伐)对红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于立忠 ;
朱教君 ;
孔祥文 ;
胡万良 ;
谭学仁 .
生态学报, 2006, (11) :3757-3764
[4]   黄土高原子午岭人工油松林冠层特性研究 [J].
郭华 ;
王孝安 .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07) :1335-1339
[5]   人工抚育措施对油松林生长及结构特征的影响 [J].
曹云 ;
杨劼 ;
宋炳煜 ;
黄和平 ;
杨明博 ;
郑敏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3) :397-402
[6]   岷江上游人工油松林群落空间结构:物种丰富度和盖度 [J].
王磊 ;
高贤明 ;
孙书存 .
林业科学, 2004, (06) :8-12
[7]   黄土丘陵区油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J].
陈云明,吴钦孝,刘向东,赵鸿雁 .
水土保持通报, 1996, (02) :38-42
[8]   中国油松林群落特征及生物量的研究 [J].
吴刚,冯宗炜 .
生态学报, 1994, (04) :415-422
[9]  
中国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水土保持[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程积民, 2002
[10]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