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学校的演进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探析

被引:9
作者
熊春文 [1 ]
折曦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
[2]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乡村社会; 乡村学校; 社会文化价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529 [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40103 ; 060207 ;
摘要
纵观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乡村学校除了承担输送人才的政治功能和增加人力资本的经济功能,还一直承担着使社会得以维系的、不可或缺的社会文化功能。一方面,乡村学校是连接大传统与小传统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乡村学校是乡村社会整合的重要组织。随着撤点并校的进程,那些曾由乡村学校承担的社会文化功能,将由什么组织来替代将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2]   中国古代社学教化职能初探 [J].
施克灿 .
教育学报, 2010, 6 (01) :105-109
[3]   “文字上移”: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乡村教育的新趋向 [J].
熊春文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5) :110-140+244
[4]   当村庄没有了学校 [J].
孟祥丹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6 (02) :198-200
[5]   稷下学宫与黄老之学述论 [J].
于孔宝 .
管子学刊, 2008, (04) :37-42
[7]   清末庙产兴学政策的缘起和演变 [J].
徐跃 .
社会科学研究, 2007, (04) :151-158
[8]   乡学至私塾:“塾”义变迁考 [J].
俞允海 .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5) :1-3
[9]   中国近代的私塾改良 [J].
田正平 ;
杨云兰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01) :6-14
[10]   20世纪前半叶乡村人口的识字水平 [J].
郝锦花 .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6) :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