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的合理构建

被引:12
作者
肖姗姗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未成年被害人; 尊严价值; 被害救助; 被害预防;
D O I
10.19510/j.cnki.43-1431/d.20190225.008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D922.183 [青少年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030103 ;
摘要
近年来,曝光在公众视野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不断增多。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构建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成为了我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心之一。合理构建我国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应当从广义的层面入手,将受刑事、民事、行政等不法行为侵害的未成年人纳入范畴,结合法学与社会学基础理论,构建被害补偿、司法援助、被害社会援助三层次并进的未成年人被害救助机制。当然,被害救助的另一层面要求加大被害预防。因此,应当从家庭预防、学校预防和司法预防入手,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被害事件的发生。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31]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初探 [J].
周欣 ;
袁荣林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2) :37-46
[32]   论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理论基础 [J].
杨正万 .
中国法学, 2002, (04) :168-180
[33]   对儿童被害人的援助 [J].
麻国安 ;
余菲 .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2, (02) :9-11
[34]   论未成年人犯罪被害预防的原则和环节 [J].
凌鸿 ;
徐兆源 ;
沈雪君 .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03) :49-52+64
[35]   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 [J].
倪惠华 .
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02) :70-70
[36]   被害预防之我见 [J].
赵国玲 .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03) :16-18
[37]   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J].
李玉华 .
政法论坛, 2000, (01) :81-87
[38]   刑事被害补偿刍议 [J].
梁玉霞 .
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98, (04) :77-81
[39]   访香港和谐之家董事局主席黄庆春女士 [J].
海滴 .
心理与健康, 1998, (01) :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