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区分鉴定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

被引:7
作者
路春霞
刘源
孙晓红
潘迎捷
赵勇
机构
[1]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FT-IR; 区分; 鉴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大肠杆菌O157:H7、肠炎沙门氏菌、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这四种典型食源性致病菌进行了研究.对其红外谱图进行基线校正和归一化处理,对其谱带归属进行判别分析,选取具有菌株特性的1500~800 cm-1的谱带,进行一阶导数运算,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并进行相关系数的统计学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四种食源性致病菌最大相关系数为0.937,最小相关系数为0.058,而且四种不同的细菌在PCA和CA分析图上也达到了很好的区分效果.研究表明,FT-IR有望成为一种快速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新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空肠弯曲菌、单增李斯特菌和大肠杆菌O157多重PCR分子检测研究附视频 [J].
凌霞 ;
沙丹 ;
肖勇 ;
张敬平 ;
吴家林 .
检验医学, 2009, (02) :101-105
[2]   毛头鬼伞的红外光谱研究 [J].
周继国 ;
刘刚 ;
刘剑虹 ;
宋鼎珊 ;
时有明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8, (02) :321-323
[3]   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其在各仪器分析中的应用 [J].
张小确 ;
高枝荣 ;
夏云贵 .
河北工业科技, 2007, (06) :345-350+354
[4]   红外光谱技术在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徐宝成 ;
刘建学 ;
易军鹏 ;
钟先锋 ;
崔国庭 .
中国酿造, 2007, (03) :8-10
[5]   不同产地黑木耳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 [J].
时有明 ;
刘刚 ;
刘剑虹 ;
宋鼎珊 .
光学学报, 2007, (01) :129-132
[6]   食用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 [J].
刘刚 ;
刘剑虹 ;
杨爱明 ;
董勤 ;
宋鼎珊 .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4, (08) :941-945
[7]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J].
范晓燕 .
生命科学研究, 2003, (S1) :83-87
[8]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在微生物判别、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J].
蔡飞 ;
陆峰 .
药学实践杂志, 2002, (04) :238-240
[9]   几种微生物的红外光谱研究 [J].
慈云祥 ;
臧凯赛 ;
高体玉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2, (06) :1047-1049
[10]  
微生物学[M]. 农业出版社 , 华中农业大学,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