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板块东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与构造演化

被引:19
作者
余和中 [1 ]
韩守华 [1 ]
谢锦龙 [2 ]
郭庆新 [1 ]
武金云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前陆复理石沉积盆地; 前陆磨拉石沉积盆地; 拆离构造; 原型盆地类型; 华北板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华北板块东南缘原型沉积盆地类型受构造演化控制,古生代至中三叠世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由“开”到“合”,华北板块东南缘也经历了从震旦纪至中奥陶世的被动大陆边缘,到晚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早期的抬升剥蚀;早石炭世晚期-中三叠世由于板块的拼合,在大陆边缘形成前陆复理石沉积盆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两大板块碰撞造山形成秦岭一大别造山带,与造山耦合形成磨拉石沉积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在造山期后造山带内部拆沉的同时,造山带边缘拆离,形成后缘伸展与前缘冲断的复杂构造类型;后期受古太平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形成伸展断陷和坳陷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244 / 25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南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J].
黄泽光 ;
高长林 ;
吉让寿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52-256
[2]   中国板块构造对油气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特征的控制 [J].
靳久强 ;
宋建国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2-8+22
[3]   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及其动力学特征 [J].
张国伟 ;
孟庆任 ;
于在平 ;
孙勇 ;
周鼎武 ;
郭安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3) :193-200
[4]   东秦岭商南松树沟元古宙蛇绿岩片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J].
周鼎武,张泽军,董云鹏,刘良 .
岩石学报, 1995, (S1) :154-164
[5]   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的构造性质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张国伟,张宗清,董云鹏 .
岩石学报, 1995, (02) :101-114
[6]   华北地区南部晚古生代煤的变质成因——地下水热液对煤变质作用影响的进一步探讨 [J].
钟宁宁 ;
曹代勇 .
地质学报, 1994, (04) :348-357
[7]   大别山碰撞造山带基本结构 [J].
董树文 ;
孙先如 ;
张勇 ;
黄德志 ;
王刚 ;
戴世坤 ;
于邦存 .
科学通报, 1993, (06) :542-545
[8]   郯庐断裂带研究的十年回顾 [J].
徐嘉炜 ;
马国锋 .
地质论评, 1992, (04) :316-324
[9]   华北地区中生代盆地与油气 [J].
胡居文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9, (04) :378-392
[10]   郯庐断裂巨大平移的时代与格局 [J].
陈丕基 .
科学通报, 1988, (04) :28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