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 条
南华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被引:25
作者:

黄泽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高长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吉让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机构:
[1]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实验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盆地原型;
叠加;
大别造山带;
郯庐断裂带;
南华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 [新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造山带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为高含钾的碱性岩,对应的构造环境不是消减带,但与板块消减有关;郯庐断裂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右行平移活动,活动性质为张扭性。南华北中新生代盆地,由于所处具体构造位置不同而有明显差异。以平舆-蚌埠隆起为界,南部坐落在大别造山带逆冲前缘地带,如合肥-信阳盆地,为具挤压造山形成的前陆盆地原型、张扭性形成的走滑盆地原型、拉张反倾正断和平移-断陷盆地原型组成的三重叠合盆地。北部坐落在相对稳定陆块之上,对应形成挤压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原型、走滑盆地原型、弱挤压形成的坳陷盆地-张扭盆地-断陷盆地原型、整体沉降形成的坳陷盆地原型组成的多重叠合盆地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中国板块构造对油气盆地演化和油气分布特征的控制[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 2 - 8+22靳久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宋建国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2] 中国喜马拉雅运动的期次及其动力学背景[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 121 - 125+169贾承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何登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陆洁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3] 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与合肥盆地、周口坳陷控盆断裂[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 191 - 198孙晓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张梅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龙胜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长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4] 合肥盆地与北淮阳构造带印支期的推覆构造及其油气意义[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3, (02) : 116 - 122曹高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中心李学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松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中心高一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中心
- [5] 大别造山带140~85Ma热窿伸展作用——年代学约束[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 925 - 937许长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周祖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马昌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PW.Reiners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6] 北淮阳地区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J]. 现代地质, 1999, (02) : 23 - 29刘文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王果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7] 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J]. 现代地质, 1996, (02) : 137 - 148邓晋福,刘厚祥,赵海玲,罗照华,郭正府,李玉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 [8] 中国板块构造概况[J]. 地球科学, 1991, (05) : 505 - 513杨巍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王豪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 [9] 中国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箕状断陷类型、形成机理及含油性[J].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0, (02) : 144 - 155杨克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解释中心
- [10] 含SiO2低于43%的岩石的利特曼“系列指数”的修正[J]. 地质地球化学, 1980, (10) : 48 - 51H.K.勒夫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唐月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