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别造山带北部逆冲推覆构造与合肥盆地、周口坳陷控盆断裂

被引:38
作者
孙晓猛
张梅生
龙胜祥
郝福江
刘鹏举
刘长垠
机构
[1]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2]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秦岭-大别造山带; 中-新生代; 逆冲推覆构造; 合肥盆地; 周口坳陷; 控盆断裂; 构造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秦岭 -大别造山带北部中 -新生代逆冲推覆作用可划分出 5个期次 :即印支期 (T2 —T3 )、燕山早期 (J2 末—J3 )、燕山晚期 (K1末期 )、燕山末期 (K2 末期 )和喜马拉雅早期 (E末期 )。合肥盆地、周口坳陷控盆断裂是秦岭 -大别造山带北部逆冲推覆构造在盆地内的延伸 ,造山带与盆地逆冲推覆构造在时间序列上具有同步耦合性 ,在空间上具有密切相关性。逆冲推覆作用不仅控制了盆地的分布轮廓、构造格局、地层发育和沉积建造 ,而且还控制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决定了盆地的性质和类型。中生代盆山构造耦合是扬子、华北两板块碰撞、陆内俯冲断离和山脉隆升与伸展坍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下形成的。古近纪末期逆冲构造形成机制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的远程效应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91 / 1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