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冲积体系对源区构造的沉积响应

被引:10
作者
李双应
王道轩
刘因
岳书仓
孟庆任
李任伟
杨建
范裕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沉积响应; 冲积沉积; 中生代; 大别山北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山北缘中生界的沉积学研究表明,三尖铺组向上变细的巨旋回记录了从河川径流到碎屑流、超浓缩洪流到远端河道以及越岸沉积,显示源区在早侏罗世(205~180Ma)之前快速抬升之后经历了相对平静阶段。凤凰台组向上变粗的扇砾岩巨层序记录了碎屑流-超浓缩洪流沉积,反映了在侏罗纪末(135Ma)到早白垩世源区剧烈的持续上升和剥蚀,导致向盆地远端砾岩的进积作用。早白垩世晚期,黑石渡组巨旋回下部的碎屑流沉积是近源堆积,上部发育湖相浊积岩,反映源区的构造演变为转换拉张。晚白垩世,盆地边缘与源区一道抬升,遭受剥蚀。
引用
收藏
页码:541 / 5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地层格架厘定
    李双应
    岳书仓
    王道轩
    刘因
    李任伟
    孟庆任
    金福全
    [J]. 地层学杂志, 2002, (03) : 178 - 186+220
  • [2]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隆升的地层学证据——毛坦厂组榴辉岩砾石的启示
    李双应
    岳书仓
    王道轩
    刘因
    王清晨
    李任伟
    孟庆任
    金福全
    [J]. 地质论评, 2002, (04) : 345 - 352+449
  • [3] 大别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至地表的时间下限:大别山北麓晚侏罗世砾岩中发现榴辉岩砾石
    王道轩
    刘因
    李双应
    金福全
    不详
    [J]. 科学通报 , 2001, (14) : 1216 - 1220
  • [4] 大别山北麓侏罗系一个典型的古冲积扇──凤凰台组
    金福全
    王道轩
    李双应
    刘因
    [J]. 安徽地质, 2001, (01) : 1 - 8
  • [5] 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碰撞后韧性伸展构造框架
    索书田
    钟增球
    游振东
    周汉文
    [J]. 安徽地质, 2000, (03) : 212 - 215
  • [6] 九资河—天堂寨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与大别造山带核部隆升
    桑隆康
    王人镜
    张泽明
    王强
    何斌
    [J]. 地质学报, 2000, (03) : 234 - 246
  • [7]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大地构造框架
    王清晨
    从柏林
    [J]. 岩石学报, 1998, (04) : 76 - 87
  • [8] 大别造山带变质岩地层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郭震宇
    董火根
    郭令智
    [J]. 地层学杂志, 1998, (03) : 27 - 37
  • [9] 大别山造山带与合肥盆地的构造耦合
    王清晨
    从柏林
    马力
    不详
    [J]. 科学通报 , 1997, (06) : 575 - 580
  • [10]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徐树桐
    江来利
    刘贻灿
    张勇
    [J]. 地质学报, 1992, (01) : 1 - 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