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临床分析

被引:5
作者
熊奇如
机构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胆囊切除; 胆管损伤分型; 诊断与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7.4 [胆囊、胆管];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14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胆管损伤17例。损伤的临床分型;按损伤部位分为胆总管Ⅰ-型、肝总管Ⅱ-型、胆总管与肝总管汇合部Ⅲ-型、左右肝管Ⅳ-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22例、Ⅳ-型4例。按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线形1-亚型、横断形2-亚型、缺损形3-亚型,1-亚型4例、2-亚型5例、3-亚型22例。按病程分为术中至术后72h以内发现为A期,72h以后至术后3个月为B期,大于3个月为C期,A期21例、B期7列、C期3例。手术方式;胆肠内引流20例,胆管修复+腹腔引流+"T"管或胆管支架管引流术8例,胆管端端吻合3例。早期手术1次手术19例,中期2次手术10例,晚期2次手术2例。术后随访28例,失访3例,随访率28/31。1例术后2个月出现胆管吻合口狭窄黄疸再次手术改行胆肠内引流,2例偶有轻度的畏寒、发热,考虑为反流性胆管炎、经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其余病人均能胜任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胆囊切除应重视胆管解剖变异、把握手术时机、尽量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胆囊切除后检查胆囊管与肝总管、胆总管的交汇处的连续性,同时检查胆囊标本、有无双管开口,肝门有无异常胆管开口和胆汁流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于术中发现1、2-亚型胆管损伤、应优先考虑胆管修复和支架引流,同时加以有效的腹腔引流。对于3-亚型胆管损伤无论损伤部位、损伤分期,以内引流为首选。医源性胆管损伤处理取决于其分期和损伤的严重程度。胆管损伤胆管狭窄的最佳处理时间尚无定论。我们认为早期手术有利于胆管重建和肝功能的恢复。
引用
收藏
页码:704 / 70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紧急处理 [J].
高志清 ;
付由池 ;
刘正才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6, (02) :111-112
[2]   101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分析 [J].
吴金术 ;
毛先海 ;
廖春红 ;
刘初平 ;
易为民 .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01, (10) :606-608
[3]   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处理(附66例报告) [J].
刘浔阳 ;
黄飞舟 ;
聂晚频 ;
刘恕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08) :23-25
[4]   医源性胆管损伤:老问题,新意义 [J].
黄志强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9, (08) :3-4
[5]   关于胆囊切除术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几点意见 [J].
冉瑞图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995, (09) :53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