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东段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被引:12
作者
刘晶 [1 ]
刘学录 [1 ]
王哲锋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河南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景观格局; 变化; 驱动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1 [景观学、区域论];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综合利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地区1994-2008年的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在斑块类型水平上,与1994年相同,2008年研究区整体景观仍属于粒级结构。微小型斑块数量多,面积占比小;中斑块、大斑块和巨斑块面积占比大,斑块数量少。1994-2008年,研究区景观发生了较大变化。森林保存了原有面积的78.2%,灌木保存了原有面积的66.7%,28.1%的灌木面积由森林景观演化而来;草地保存了原有面积的86.3%,4.8%的草地面积退化为裸地;12.7%的冰雪面积转化为裸地,森林与灌木、冰雪与裸地之间转化演变剧烈。森林、冰雪和水域景观斑块形状朝简单、规则方向变化。2)与1994年相比,2008年祁连山东段地区景观多样性、均匀度、破碎度指数增大,景观优势度、分离度减小。研究区景观整体多样性水平升高,异质性增大,优势斑块在景观中控制作用减弱,景观向着多元化、均匀化方向发展。3)自然因素中气温升高是导致冰雪景观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降水量增加则遏制了水域面积减少的趋势。人为因素特别是过度砍伐是导致研究区森林面积减少,森林退化为灌丛的根本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绿洲分布比例的分形研究 [J].
李建林 ;
王燕 ;
郭巧玲 ;
冯起 .
草业学报, 2010, 19 (03) :63-69
[2]  
1960—2005年民勤典型绿洲-荒漠过渡带景观格局与动态[J]. 马瑞,王继和,屈建军,胡小柯,刘虎俊.应用生态学报. 2010(03)
[3]   山地-绿洲-荒漠的系统耦合是祁连山水资源保护的关键措施 [J].
任继周 ;
侯扶江 .
草业科学, 2010, 27 (02) :4-7
[4]   三江源区东北部生态环境现状及防治策略 [J].
王启基 ;
王发刚 ;
周华坤 ;
张玉 .
草业科学, 2010, (02) :59-65
[5]   黄土丘陵沟壑区燕沟流域的景观构成及功能类型 [J].
林洋 ;
张文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01) :145-153+160
[6]   2001-2008年甘南牧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与载畜量遥感动态监测 [J].
梁天刚 ;
崔霞 ;
冯琦胜 ;
王莺 ;
夏文韬 .
草业学报, 2009, 18 (06) :12-22
[7]   分水后黑河干流中游地区景观动态变化及驱动力 [J].
李传哲 ;
于福亮 ;
刘佳 .
生态学报, 2009, 29 (11) :5832-5842
[8]   基于RS的祁连山东段山地景观稳定性分析 [J].
王旭丽 ;
刘学录 .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9, (05) :665-669
[9]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分析——以海拉尔及周边地区为例 [J].
张宏斌 ;
杨桂霞 ;
黄青 ;
李刚 ;
陈宝瑞 ;
辛晓平 .
草业学报, 2009, 18 (01) :134-143
[10]   近50年来祁连山区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J].
尹宪志 ;
张强 ;
徐启运 ;
薛万孝 ;
郭慧 ;
史志娟 .
高原气象, 2009, 28 (01) :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