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

被引:12
作者
蔡佳 [1 ]
王华 [1 ]
赵忠新 [2 ]
陈少平 [3 ]
杨道庆 [4 ]
林社卿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
[3]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4] 河南油田研究院
关键词
博湖坳陷; 动力学机制; 盆地原型; 后期改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西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火成岩分布特征、平衡剖面的研究和热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参照碎屑矿物系数的时空展布特征,证实了早中侏罗世的西北地区处在2次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强烈挤压与碰撞(即羌塘块体和拉萨块体分别向北拼贴于欧亚板块南缘)之间的相对松弛的弱伸展环境中,焉耆盆地侏罗系原型性质为拉张背景下的坳陷盆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焉耆侏罗系盆地的形成机制以及后期构造作用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其构造格局最终定型为具有前陆盆地的结构特征,从而建立了其充填演化序列.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塔里木库车盆地中生代原型分析 [J].
何光玉 ;
赵庆 ;
李树新 ;
雷刚林 ;
齐英敏 ;
谢会文 .
地质科学, 2006, (01) :44-53
[2]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再认识 [J].
吴孔友 ;
查明 ;
王绪龙 ;
曲江秀 ;
陈新 .
地球学报, 2005, (03) :217-222
[3]   焉耆盆地侏罗纪煤系源岩显微组分组合与生油潜力 [J].
陈祥 ;
张育民 ;
程克明 ;
陈学宏 .
地球科学, 2005, (03) :337-342
[4]   塔里木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J].
何登发 ;
贾承造 ;
德生 ;
张朝军 ;
孟庆任 ;
石昕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1) :64-77
[5]   中新生代天山及其两侧盆地性质与演化 [J].
方世虎 ;
郭召杰 ;
张志诚 ;
吴朝东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6) :886-897
[6]   吐哈盆地形成及其演化 [J].
陈绍藩 ;
王建永 ;
黄国龙 ;
于伟营 .
世界核地质科学, 2004, (03) :125-131
[7]   新疆库米什盆地构造特征及勘探前景 [J].
胡剑风 ;
刘玉魁 ;
郑多明 ;
刘虎 .
新疆石油地质, 2004, (01) :26-28
[8]   焉耆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J].
袁正文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4) :33-35+5
[9]   塔里木中新生代盆地扩张和盆地俯冲与地幔柱 [J].
高长林 ;
叶德燎 ;
张玉箴 ;
刘光祥 .
石油实验地质, 2003, (06) :661-669+678
[10]   焉耆改造型盆地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方向预测 [J].
陈文礼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3, (02) :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