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形成过程及动力学机制

被引:12
作者
蔡佳 [1 ]
王华 [1 ]
赵忠新 [2 ]
陈少平 [3 ]
杨道庆 [4 ]
林社卿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
[3]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4] 河南油田研究院
关键词
博湖坳陷; 动力学机制; 盆地原型; 后期改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西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火成岩分布特征、平衡剖面的研究和热史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参照碎屑矿物系数的时空展布特征,证实了早中侏罗世的西北地区处在2次构造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强烈挤压与碰撞(即羌塘块体和拉萨块体分别向北拼贴于欧亚板块南缘)之间的相对松弛的弱伸展环境中,焉耆盆地侏罗系原型性质为拉张背景下的坳陷盆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焉耆侏罗系盆地的形成机制以及后期构造作用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其构造格局最终定型为具有前陆盆地的结构特征,从而建立了其充填演化序列.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21]   焉耆盆地侏罗系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J].
林社卿 ;
邱荣华 ;
李永林 ;
赵德力 .
地球科学, 2003, (01) :71-77
[22]   焉耆盆地中生界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分析 [J].
邱荣华 ;
陈文礼 ;
林社卿 ;
杜耀斌 ;
渠渝鲁 .
地球科学, 2001, (06) :615-620
[23]   中亚及中国西部侏罗纪沉积盆地的构造特征附视频 [J].
罗金海 ;
车自成 ;
李继亮 .
地质科学, 2000, (04) :404-413
[24]   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性质及形成机制 [J].
吴富强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4) :298-301+358
[25]   库米什盆地浅析 [J].
吴富强 .
天然气工业, 1999, (04) :103-104
[26]   吐哈盆地早、中侏罗世聚煤期古构造 [J].
曹代勇 ;
邵龙义 ;
张鹏飞 .
古地理学报, 1999, (02) :46-52
[27]   改造型盆地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J].
张抗 .
新疆石油地质, 1999, (01) :65-70+76
[28]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与演化特征 [J].
靳久强 ;
赵文智 ;
薛良清 ;
孟庆任 .
地质论评, 1999, (01) :92-104
[29]   吐哈盆地沉积格局与沉积环境的演变 [J].
李文厚 ;
周立发 ;
柳益群 ;
梁世君 ;
龙道江 .
新疆石油地质, 1997, (02) :135-141+6
[30]   天山及邻区侏罗纪含煤建造的大地构造意义 [J].
吴世敏 ;
马瑞士 ;
卢华复 .
煤田地质与勘探, 1997, (02)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