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构、认同与“古苗疆走廊”

被引:34
作者
杨志强
机构
[1]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贵州; 古苗疆走廊; 主体性; 地域; 族群; 国家化;
D O I
10.15958/j.cnki.gdxbshb.2012.06.016
中图分类号
C952 [];
学科分类号
0304 ; 030401 ;
摘要
历史上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边陲云南与内地之间一条交通大动脉,并且也是由国家权力强力主导开辟的一条"国家走廊"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空间,对曾系"苗疆腹地"的贵州省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史上"古苗疆走廊"的形成过程的回顾,探讨了其"国家化"特征、汉族"移民文化"与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间的"整体性"与"多样性"之关系;并对贵州文化的"主体性"缺失和建构、文化的"族界化"现象、文化的"地域整体性"等问题也进行了若干反思,并就今后展开"古苗疆走廊"研究提出一些初步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古苗疆走廊”研究拓展边疆理论.[N].曾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
[3]   重返“古苗疆走廊”——西南地区、民族研究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视阈 [J].
杨志强 ;
赵旭东 ;
曹端波 .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2, 22 (02) :1-13+147
[4]   “古苗疆走廊”研究及其现实启示 [J].
龙晔生 .
民族论坛, 2012, (10) :12-18
[5]   前近代时期的族群边界与认同——对清代“苗疆”社会中“非苗化”现象的思考 [J].
杨志强 ;
张旭 .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9 (05) :73-80
[6]   “通道”与贵州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建构与反思 [J].
孙兆霞 ;
金燕 .
思想战线, 2010, 36 (03) :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