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稻区粳型超级稻高产形成及氮素利用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葛梦婕
王亚江
颜希亭
张洪程
魏海燕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江峰
朱聪聪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超级粳稻; 氮肥; 高产; 氮素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用长江中下游稻区7个粳型超级稻为试验材料,以普通粳稻为对照,在大田条件下设置7个氮肥水平(N0、150、187.5、225、262.5、300、337.5 kg/hm2),研究不同氮肥条件下粳型超级稻高产形成及其氮素利用特性。结果表明,超级粳稻在300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普通粳稻在262.5 kg/hm2条件下产量最高。超级粳稻两年最高产量平均值较普通粳稻高8.50%。与普通粳稻相比,超级粳稻各生育时期茎蘖数消长平稳,最终成穗率高,平均达78.10%;拔节前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势较低,拔节后较高。超级粳稻拔节前干物质、氮素积累量与普通粳稻相当,而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较普通粳稻分别高7.31%、6.55%和8.98%、9.66%;超级粳稻氮素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较普通粳稻分别高3.73%、11.63%和7.95%。超级粳稻较普通粳稻更耐肥,在高肥条件下增产优势明显,且对应的氮肥利用率也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59 / 27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 [1] 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low agronom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in irrigated rice systems in China.[J].Shaobing Peng;Roland J. Buresh;Jianliang Huang;Jianchang Yang;Yingbin Zou;Xuhua Zhong;Guanghuo Wang;Fusuo Zhang.Field Crops Research.2005, 1
  • [2] Nitrogen and plant production.[J].R. Novoa;R. S. Loomis.Plant and Soil.1981, 1
  • [3] 水稻群体质量理论与实践.[M].凌启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 [4] 超级杂交早稻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及其增长特征
    李国业
    张洪程
    李敏
    董啸波
    霍中洋
    程飞虎
    黄大山
    张军
    刘萌
    杨雄
    王艳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04) : 786 - 795
  • [5] 淮北不同地力水平麦茬田上施氮量对超级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张军
    张洪程
    戴其根
    段祥茂
    杨波
    郭保卫
    杜斌
    缪瑞林
    [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 (10) : 2297 - 2305
  • [6] 施氮量对双季超级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陈爱忠
    潘晓华
    吴建富
    石庆华
    杨上勤
    [J]. 杂交水稻, 2011, 26 (02) : 58 - 63
  • [7] 南方粳型超级稻物质生产积累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吴桂成
    张洪程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高辉
    魏海燕
    沙安勤
    徐宗进
    钱宗华
    孙菊英
    [J]. 作物学报, 2010, 36 (11) : 1921 - 1930
  • [8] 北方超级粳稻根系生理、叶片光合性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许明
    贾德涛
    马殿荣
    王嘉宇
    苗微
    陈温福
    [J]. 作物学报, 2010, 36 (06) : 1030 - 1036
  • [9] 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规律及超高产特征的研究
    吴桂成
    张洪程
    钱银飞
    李德剑
    周有炎
    徐军
    吴文革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高辉
    徐宗进
    钱宗华
    孙菊英
    赵品恒
    [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02) : 266 - 276
  • [10] 超级早、晚稻的养分吸收和根系分布特性研究
    袁小乐
    潘晓华
    石庆华
    吴建富
    漆映雪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0, 16 (01) : 27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