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破碎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

被引:9
作者
吴春燕 [1 ,2 ]
郝建锋 [1 ,2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2]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景观破碎化; 物种多样性; 人为干扰; 生态系统;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1.15.021
中图分类号
X173 [环境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景观破碎化是制约生物多样性重要的"瓶颈"之一。人为干扰、生境岛屿化等是形成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景观破碎化改变了物种生存所需的生物地理环境,物种生存空间锐减,减少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改变了生态系统特性,影响系统内的物质流动和能量平衡,加剧了生态系统的破坏;改变了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和空间结构,引起景观格局变化,使景观多样性减少。笔者通过对上述方面的阐述,旨在更好地理解景观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深刻影响,并提出减少破碎化的实施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9245 / 9247+9294 +929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关键途径 [J].
关文彬 ;
谢春华 ;
马克明 ;
牛健植 ;
赵玉涛 ;
汪西林 .
生态学报, 2003, (01) :64-73
[22]   植物生活史型的多样性及动态分析 [J].
祖元刚 ;
王文杰 ;
杨逢建 ;
于景华 ;
曹建国 ;
赵则海 .
生态学报, 2002, (11) :1811-1818
[23]   生境破碎化对丹顶鹤巢位选择的影响 [J].
万冬梅 ;
高玮 ;
王秋雨 ;
王海涛 ;
刘明玉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5) :581-584
[24]   论生态安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J].
肖笃宁 ;
陈文波 ;
郭福良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3) :354-358
[25]   破碎化次生林斑块面积及斑块隔离对大山雀繁殖成功的影响 [J].
邓文洪 ;
高玮 ;
宋晓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4) :527-531
[26]   北京东灵山地区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评价 [J].
马克明 ;
傅伯杰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0, (03) :320-326
[27]   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李晓文 ;
胡远满 ;
肖笃宁 .
生态学报, 1999, (03) :111-119
[28]   景观生态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周华锋 ;
傅伯杰 .
地理科学, 1998, (05) :8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