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连片特困区县域多维贫困测度及贫困重心迁移

被引:8
作者
钱力 [1 ]
倪修凤 [1 ]
宋俊秀 [2 ]
曹巍 [1 ]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别山连片特困区; 多维贫困测度; 贫困重心迁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基于2005—2017年县域数据,从经济发展机会、农业发展机会、潜在发展机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5个维度综合测度大别山连片特困区36个县域的多维贫困,并进行维度分解,在此基础上,测算大别山连片特困区贫困重心的迁移路径。结果表明:第一,各县域多维贫困程度普遍较深,阜南县、固始县等一直处于中度到重度的贫困状态;第二,外部风险维度对贫困贡献率最高,其他维度贡献率总体较为接近;第三,贫困重心呈现"东南—西北—东北"的迁移路径,但移动幅度较小,且多年来一直处于皖北和豫南的交界地带。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1]  
The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Papers: An analysis of a hegemonic link between education and poverty[J] . Aina Tarabini,Judith Jacovk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 2012 (4)
[12]  
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J] . Sabina Alkire,James Foster.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 2010 (7)
[13]   湖北大别山区生态扶贫问题探析 [J].
田苗 ;
严立冬 ;
邓远建 ;
袁浩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 23 (12) :16-18
[14]   2000~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作用:一个全国和分区域的实证分析 [J].
李小云 ;
于乐荣 ;
齐顾波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4) :4-11
[15]   大别山区反贫困问题探讨 [J].
余根强 .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08) :124-126
[16]   贫困指数理论研究述评 [J].
洪兴建 .
经济评论, 2005, (05) :112-117
[17]   论快速增长与“丰裕中贫困” [J].
谭崇台 .
经济学动态, 2002, (11) :8-14
[18]   大别山区经济持续发展与缓解贫困 [J].
谢培秀 .
中国农村经济, 1998, (02) :68-72
[19]   关于大别山地区贫困标准定量分析的简要报告 [J].
肖佑恩 ;
魏中海 ;
王齐庄 ;
易法海 .
中国科技论坛, 1989, (01)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