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0 条
胶东半岛三佛山高Ba-Sr花岗岩成因
被引:59
作者:
张华锋
[1
]
翟明国
[1
]
童英
[2
]
彭澎
[1
]
许保良
[3
]
郭敬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北京大学地质与地球空间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
高Ba-Sr花岗岩;
胶东半岛;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6.01.009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胶东半岛三佛山岩体是昆嵛山杂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岩性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位于苏鲁超高压碰撞带与胶东陆块之间的缝合带中。岩石化学特点具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特征,岩体为准铝I型花岗岩,并具有高Ba-Sr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即高Ba、Sr含量,高Sr/Y、La/Yb、K/Rb值,低Y(<13μg/g)、Yb(1.8μg/g)、Rb/Sr比值(平均为0.33),弱的Eu负异常,亏损Nb、P、Ti等高场强元素。根据该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包体岩石学特征,并结合前人对高Ba-Sr花岗岩成因研究成果,笔者认为该岩体可能是幔源基性岩浆与地壳熔融的酸性端元混合而成。混合后的岩浆没有明显的长石和云母类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混合岩浆最大温度在750~800℃左右。酸性岩浆的源区以石榴子石+辉石+角闪石+斜长石的残留为特征。残留相物质组成特征暗示源区应位于壳幔边界,深度30km±,结合早期形成的昆嵛山二长花岗岩源区深度大于40km这一现象,表明胶东地区中生代岩石圈减薄作用在110Ma达到最大,地壳厚度恢复至正常厚度。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3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