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连盆地群下白垩统含煤地层聚煤特征分析

被引:23
作者
王东东 [1 ]
邵龙义 [1 ]
张强 [2 ]
丁峰 [1 ]
李兆彬 [1 ]
张文龙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2] 内蒙古自治区煤田地质局煤炭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断陷盆地聚煤模式; 层序地层格架; 巴彦花群; 下白垩统; 二连盆地群;
D O I
10.13247/j.cnki.jcumt.2013.02.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内蒙古二连盆地群含有丰富的煤及煤层气资源,早白垩世巴彦花群是该盆地群的主要含煤地层,本文分析了该盆地群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沉积序列和控煤因素,提出巴彦花群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煤系区域展布特征和典型断陷的聚煤模式。将巴彦花群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体系域,3个层序分别对应阿尔善组+腾格尔组一段、腾格尔组二段和赛汗塔拉组,煤层主要发育在层序Ⅱ,Ⅲ的湖侵体系域;在含煤岩系中识别出滨浅湖、扇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河流泛滥平原等4种有利的聚煤环境类型,认为滨浅湖沼泽聚煤最好,(扇)三角洲平原沼泽、河流泛滥平原沼泽次之;通过分析古气候、古构造、古地理的控煤作用,提出区深水型半地堑型、浅水型半地堑型以及地堑型等3种断陷盆地聚煤模式,其中深水半地堑型断陷的缓坡带和浅水半地堑型断陷的中部聚煤最好,地堑型断陷聚煤较差。综合研究表明,煤层在区域上分布东部各断陷优于西部、北部优于南部,在垂向上上含煤段含煤性优于下含煤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低可容空间河流三角洲沉积层序与聚煤模式 [J].
鲁静 ;
邵龙义 ;
汪浩 ;
孙斌 ;
杨敏芳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12, (02) :268-275
[2]   湖南省晚二叠世层序古地理及聚煤特征 [J].
吉丛伟 ;
邵龙义 ;
彭正奇 ;
黎光明 ;
龚玉红 ;
张超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 40 (01) :103-110
[3]   内蒙古五间房东区含煤盆地构造特征 [J].
万欣 .
江西煤炭科技, 2010, (03) :62-64
[4]   二连盆地层序地层单元统一划分及格架层序地层学 [J].
梁宏斌 ;
吴冲龙 ;
李林波 ;
毛小平 ;
白生平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 35 (01) :97-106
[5]   内蒙二连盆地赛汉塔拉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及有利成藏条件 [J].
尹志军 ;
田世清 ;
杨志彬 ;
姜燕 ;
高丽 ;
涂先俊 ;
闫耀成 ;
张凤红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3) :330-337
[6]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盆地区域构造和聚煤特征 [J].
黄澎涛 ;
武学维 ;
马占琴 .
中国煤炭地质, 2009, 21(S1) (S1) :9-11
[7]   四川宝鼎盆地晚三叠世层序地层与聚煤作用 [J].
邵龙义 ;
鲁静 ;
冉隆明 ;
苏时才 ;
魏克敏 ;
孙应珠 ;
陈江峰 ;
于晓辉 .
古地理学报, 2008, (04) :355-361
[8]   内蒙古胜利煤田共生锗矿与成煤沼泽微环境的成因关系 [J].
杜刚 ;
夏斌 ;
秦胜利 ;
汤达祯 ;
黄文辉 ;
万欢 .
煤炭学报, 2008, (04) :405-409
[9]   二连盆地煤层气勘探目标评价 [J].
孙斌 ;
邵龙义 ;
赵庆波 ;
李五忠 ;
陈刚 .
煤田地质与勘探, 2008, (01) :22-26
[10]   白音查干凹陷层序地层研究 [J].
张福顺 ;
王生朗 ;
孙宜朴 ;
张放东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3, (04) :32-3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