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山遗址出土菱角及相关问题

被引:8
作者
郑晓蕖
孙国平
赵志军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田螺山遗址; 菱角; 生业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3 [居住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田螺山遗址作为河姆渡文化的一处重要遗址,自发掘以来,其稻作农业的发展程度一直是研究热点,伴随其发掘和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得出了此阶段生业模式是基于采集渔猎,稻作农业仍为补充、且水稻尚在驯化过程中的观点。菱角的食用在河姆渡早期阶段出现了一个大幅度的减少,到河姆渡文化二期晚期阶段几乎不再在人类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推测先民们虽同时进行野生资源的采集和水稻种植,但是其比重已经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开始依赖于早期农业。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7+88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遗址古土壤有机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温证聪 ;
孙国平 ;
谢柳娟 ;
孙永革 .
地球化学, 2014, 43 (02) :166-173
[2]   田螺山遗址古菱角埋藏环境调查与保护对策的初步研究 [J].
郭怡 ;
李泊提 ;
孙国平 ;
奚三彩 .
南方文物, 2013, (01) :126-132
[3]   浙江余姚田螺山遗址古人类活动的环境背景分析——植硅体、硅藻等化石证据 [J].
王淑云 ;
莫多闻 ;
孙国平 ;
史辰羲 ;
李明霖 ;
郑云飞 ;
毛龙江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326-334
[4]   稻作农业起源研究中的植物考古学 [J].
傅稻镰 ;
秦岭 ;
胡雅琴 .
南方文物, 2009, (03) :38-45
[5]   宁绍地区早期遗址群的量化分析 [J].
冯小妮 ;
高蒙河 .
东南文化, 2004, (06) :31-37
[6]   河姆渡遗址与河姆渡文化 [J].
王海明 .
东南文化, 2000, (07) :16-23
[7]  
田螺山遗址自然遗存综合研究.[M].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 编.文物出版社.2011,
[8]  
河姆渡.[M].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2003,
[9]  
长江三角洲与钱塘江流域距今10000-6000年的资源生产:植物考古与人类生态学研究.[D].潘艳.复旦大学.2011, 12